心中的卑劣有如活生生的器官 – 我夢見暗處 (vol.10, s1ep11)


「內心懷有一種卑劣,有如活生生的器官…」
看片有一種失望也像活生生的器官…

【電影】

一樁滅門血案,倖存的七歲女孩受到打擊,在陰影之下長大成人,如原著小說的名句:「I have a meanness inside me, as a real organ…」(內心深處懷有一種卑劣,有如活生生的器官…)文筆傳神,翻拍成電影也有引用這句話,故事由此拉開序幕,交錯描述數十年之後女主角為什麼願意接觸痛苦的回憶,以及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三個理由讓人想看

原著作者Gillian Flynn做了十年的影劇評論者,近年轉行寫小說,她的第三本作品《失蹤罪》之暢銷,非但翻拍電影賣座,也讓她的第二本作品《心蹤罪》得以改編為電影,產生吸引觀眾的光環效應。再來,表演經驗豐富的影後級Charlize Theron、電影電視雙棲的實力派Corey Stoll,還有年輕的型男Nicholas Hoult、正妹人氣偶像Chloë Grace Moretz,四位要角近年內都有其他作品,觀眾對他們不會感到陌生。第三則是犯罪驚悚的故事,雖然時常列為輔導或限制級,但它是電影圈不曾衰退的題材,總是可以吸引喜愛懸疑推理的影迷。

三個理由讓人失望

電影劇本有太多猶豫取捨、拖泥帶水,使得故事說得不夠俐落,縱然結局呈現戲劇化的轉折,但是張力早已大打折扣,Gillian Flynn的光環效應會不會因此轉為惡魔效應?往後看到是她的小說改編就會令人感冒,也許還言之過早,然而這部電影的改編確實有問題;就影論影,吉利安弗林沒有參與《心蹤罪》的電影劇本,對電影的可看性影響很大。再者,人物的內外在令人感到突兀,觀賞難以入戲。例如,成年之後的女主角,口氣、價值觀,處世充滿戒心,Charlize Theron生動詮釋,但是她的造型頹廢,做事卻幹練,雙眼炯炯有神,又像個沒有陰影的人物,內外在的感覺搭不太起來;更別說她戲中的哥哥,成年之後是禿頭的造型,沒有描述也沒有解釋,看的時候還想了一下他是誰啊?原來是女主角的哥哥啊!第三,懸疑綁住了懸疑,故事的本質是親情,用懸疑的犯罪事件包裝,我們所看見的電影,親情描繪得不夠深入,懸疑的外衣便顯得鏤空,給人一種為了懸疑而懸疑,像是無心之過,畢竟涉及關鍵劇情,也就點到為止,大膽借用作者的名句改寫:我們觀賞本片,有一種失望,也像活生生的器官…

想看和失望的理由重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精采的小說,電影拍得不妥的例子很多,只是每次發生,多少令人感到可惜。


【隨筆】

踏入社會

一個非常實際卻不容易聯想的橋段,留給我深刻的印象。女主角遭受的打擊,讓七歲的她上了法院,也上了新聞,並且獲得各界捐款,人生已經半毀,也許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看作全毀,往後的歲月,她還因此出了書,這般現身說法、那樣不堪回憶都寫在書裡。捐款、版稅成了她唯一的生活費,將近卅年。


怎麼說唯一的生活費,為什麼她不去工作?女主角沒有犯罪,而且還是苦主,沒有被社會排斥的問題,但是,她自己能不能平常心的踏入社會,這是個問題。假設她投身工作,時常被其他人談到她的過去,也不見得能夠平常心接受別人談論自己不開心的過去。


等待被遺忘


都說,人們健忘,過上幾年,哪怕是曾經是天大的悲劇,也就只是個曾經罷了。女主角如果等待人們遺忘她不幸的過去,再踏入社會也不失為一個辦法?然而,若這樣做形同賭博,籌碼是整個生活。


只要出現一個人,一個人無意間談起女主角的過去,她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平常心,還有她的生活就毀了。也許別人只是關心,但未必她想要的關心,於是選擇退縮,甚至躲藏,捐款和版稅變成女主角唯一的生活費。


我很佩服作者筆下的安排,那是一種實際也不切實際、得以又不得以的生活方式,真實生活中如果發生,還真的很難想像有人可以這樣過三十年。套一句過來人常說的:「不然怎麼辦?日子還是要過啊!」

原文刊登在【雨木觀後感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