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惡電影筆記

1970s的風情,它迷幻也迷人。

【電影】


這是一部富有時代感的劇情片,描述1970s,在美國洛杉磯一位私家偵探,他的前女友對他說了一個故事,說到超有錢的現任男友、男友的老婆、男友老婆的男友,像是一個說不完而且離奇的故事,然後這位性感的前女友失蹤了!私家偵探開始調查到底怎麼回事,逐漸發現事情的複雜程度超乎他的想像。

'Inherent Vice'改編自美國作家Thomas Pychon的同名小說,由Paul Thomas Anderson執導,Joaquin Phoneix, Josh Brolin領銜主演,登場人物眾多,Katherine Waterston, Reese Witherspoon, Benicio Del Toro, Owen Wilson...還有很多銀幕熟面孔參與演出,可見原著小說的內涵,導演的才華與風格,吸引表演工作的好手們一起開麥拉。

故事背景是1970s的美國洛杉磯,帶有犯罪、喜劇的色彩,'1970s'這個時代關鍵字已經把故事內容昭然若揭,多次和導演合作的服裝設計師Mark Bridges,捕捉1970s的時尚元素得心應手(事實上,1970s自成一格的迷幻風情,一直是時尚界愛不釋手的時代元素),我們也可以在《不羈夜》看見兩人合作的出色例子,加上1970s特有的嬉皮文化、相對緩慢的生活步調,全部融合在'Inherent Vice'的情節中。

好電影有色有聲,'Inherent Vice'除了故事吸引人,音樂也很出色。Johnny Greenwood,優秀的英國音樂人,他是這部電影的音樂總監,與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在《黑金風雲》就曾合作,他為這部片安排符合1970s風情的、也有襯托懸疑劇情的配樂,還穿插幾首時代金曲('Journey Through the Past', 'Sukiyaki'...etc.),換句話說,一個私家偵探辦案的過程,帶出案情也帶出1970s的風情,加上音樂的魅力,讓這部小說式的電影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而且是好的與眾不同。


【雨木隨筆】


Inherent vice


這個詞如電影裡描述,它是海事用語,雨木以前在船上服務的時候有聽過這個說法,只不過沒有那麼專業的口吻。一般出海之前,我們要把船上一些沒有固定的物品綁起來,才不會因為風浪顛簸,東西一個一個跳起舞來,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說這個行為叫作綁防險。但是,海相變化大,防險綁歸綁,出海一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物品毀損,可能廚房的雞蛋破了幾顆,也可能幾塊木頭掉到海裡,它不是致命的,而是難免的,電影告訴我們這個叫作'inherent vice',一些本來就有的瑕疵。如果讀者觀賞了這部電影,應該可以深切感受到片名的暗喻。


荒誕可愛


井然有序的生活是好的,但不是唯一的。'Inherent Vice'的男主角Doc,他說一個傢伙每次來家裡找他,都不是按鈴,而是把家門踢爆。尊敬的讀者們請想像,如果現在也有一位,不管是熟識的、還是點頭之交的朋友,他來找你,而且不電話不按門鈴,直接踢爆你的家門,就像動作片碰的一聲,門板垂直倒在你面前的那種破門而入,看到這個樣子,第一個想到是什麼?「來就來嘛,一定要這樣登場嗎?」、「傷腦筋,還要找人來修門。」、「哎呀!你嚇到我了啦。」不管什麼反應,也許覺得只有電影裡的人才會這樣破門而入,甚至1970s的木板門才能那樣踢爆,現在都是厚重的防火門,踢了只會他自己的腳斷掉,其實…它有一些穿越時代、穿越電影與現實生活的共通性。


有的人來找我們,他就只是想找我們,他沒有想其他的,沒有想太多。他可能會撞到你的桌緣,把桌上的飲料濺出來一兩滴,他可能很快很大力的開紗門,紗門因此脫軌,他也可能壓到你認為不可以壓到的東西,他純粹只是想找你說話而已,但是他會連帶做出一些讓你吼唷的事情。同樣的,有的人,我們每次看到他,眼睛總是半開半闔,飄飄然的氣息,他會做事情,但是有點讓人不放心;做法荒誕,可是想想…也沒有什麼不可以。這是一種可愛,看我們能不能體會而已,有時候,很多事情就只是體會而已。


沒關係,我們慢一點


'Inherent Vice'有大量的對白,對白又有大量的資訊,無論調查性感女孩失蹤的線索、複雜的人際關係、匪夷所思的一艘船──Golden Fang,或是每一個登場人物處世態度的比喻,它們大量的資訊都需要集中精神觀賞,可是,對白量多,人物也很多,雨木看到一半片長左右,感到吃力,有點跟不上劇情了。雖然觀賞數位串流可以暫停播放、跳回去看,某一段一遍跟不上劇情那就再看一遍,但是一直這樣做的話,對於看電影的節奏會產生負面影響,它就像吃東西一樣,放下筷子去追垃圾車,又放下筷子去接電話,這個中斷那個中斷的感覺不太好,可是看著電影,人物一直給資訊該怎麼辦?於是雨木做了一件事,什麼事雨木不好說,情況因此改善了。


'Inherent Vice'是2014的電影,不是1970s的老片,但是它在講1970s的事情,也嘗試給我們那個時代的情境,雨木改變看法,準確的說,改變看電影的方法,對白很多,比喻很多,沒關係我們慢一點,能夠跟上多少劇情就跟上,跟不上就算啦,保持認真的…看一個大概,居然因此更入戲,除了享受劇情之外,也油然牽引出一種體會。


電影裡的資訊和它的案情一樣,大量而且撲朔迷離,土地開發商人間蒸發,說他被綁架,又說他其實不完全是被迫的,使得我們時而進入狀況,時而跟不上狀況。看看男主角什麼反應?他不積極,也不消極,他是就他所知的往前走,所以他有時候查到突破,有時候吃了悶棍,也許,1970s就是這樣?東西很多很多,我們不一定要很清醒的、很犀利的去接觸每一件東西,但是我們也沒有因此放棄,這種自由的氣息,的確有點迷幻,也迷人。


原文發表於雨木觀後感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