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女兒的初期社交焦慮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我們都不能把生產出來的小孩都做到倒模而出,一式一樣, 完好無缺。
也坦誠地希望自己至少能夠成為一個稱職的父母!
誰可以百分之百做得到而從無缺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發現她們或許比其他同齡小孩瘦、肥、怕羞、獨立、慢熱、聰明或遲緩….
當我們覺得孩子某方面較獨特時心裡都會不自覺跳出這兩個字: “比較”!
對孩子有期望, 有落差, “比較”就不期然地把由腦海中泛起來!
我家3歲大女兒,半年前 (她兩歲半), 確診有初期的社交焦慮,
人來人往的街上會突然呆站不前不進, 扭抱抱, 甚至大哭; 如何拉她走都不走, 只站著。
在學校前會站在門外或坐在學校門前, 不肯進去;
老師望著她說話她會緊張低頭食手指, 跟她說話會呆了沒反應甚至害怕到大哭;
在陌生環境會大哭, 也會害怕別人眼光的聚焦; 選擇性不跟別人談話, 課室裡只坐一邊不參與任何群體活動;
這些行為都令我和丈夫十分尷尬, 懊惱, 有時都會很無助, 甚至會忍不住駡她….
最初我們都會抱怨, 為甚麼別人的孩子能夠自己做到勇敢獨立, 而偏偏你就是不能? 為甚麼人家的孩子不會怕人望, 就我的孩子卻害怕到躲起來?
我沒有說出口, 但心內有了 “比較”, 反而發現可能要正視問題立即解決, 否則, 問題一拖則變大。因為怕在她現時2-3歲的成長敏感期錯過了糾正情緒處理的正確教育, 我需要有個方向引導我如何施教!

我決定要她做臨床的情緒和行為評估!

在香港, 要排隊做臨床行為情緒評估有幾個方法:

1) 由學校寫轉介信給母嬰健康院 > 健康院姑娘 > 健康院核下醫生 (視乎該區情況, 1-3個月不等) > 轉介至區域兒童心理醫生 (大約排一年; 排期前家長先被接見查詢情況)

2) 私人執業兒童心理醫生/ 非牟利團體社區評估中心, 如協康會, 保良局, 聖雅各, 明愛等(排期約1個月-半年不等, 視乎各區/ 私人醫生預約情況) > 評估 > 轉介社會福利署跟進及排到校/ 區域治療中心進行提議的治療方案 (約1-2個月見福利署及正式排隊) / 排公立醫院 (如瑪麗) 見醫生再評估 (約2-3年最快) > 治療/ 完成跟進。

而不同年紀, 評估的準則也不同:
服務類別
項目對象
1. 學前兒童發展性障礙評估18個月至6歲的學前兒童
2. 學齡兒童智能評估6歲至16歲的學齡兒童
3. 學齡兒童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評估6歲至16歲的學齡兒童
4 學齡兒童讀寫障礙評估 (小學) 或
學齡兒童讀寫障礙評估 (初中)6歲至12歲半的小學生 或
11歲半至15歲半的初中學生
5. 學齡兒童自閉症評估6歲至16歲的學齡兒童
6. 其他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的專業諮詢及跟進輔導(按時收費)學前至中學階段的兒童

接受服務項目評估後,若心理學家認為有需要,將會轉介兒童往有關機構申請服務,例如兒童精神科、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輪候學前服務,或其他專業治療服務等。

我女兒是兩個申請評估方案都有做, 2018年初在女兒學校轉介下, 已經會見了健康院及健康院的醫生, 並已經排隊2020年(後年)見區域的兒童心理醫生進行評估。而這個時間, 縱然覺得孩子有情緒問題, 也只能等待。

我另外聯絡了協康會安排《學前兒童發展性障礙評估》;幸好只要等3個月就排到評估了! 坦白說, 她現時為2-5歲的成長敏感期, 錯過了糾正情緒處理的重要時刻, 拖下去惡化的話就更難治療 我實在急需有個方向引導我如何施教!

經過3小時的評估; 才知道2歲8個月的女兒竟然有初期的社交焦慮!
評估時她的歲數未達到建議接受治療的時間, 現階段我們還在排隊等待治療中心排期;
不過, 即使如此, 坦白這是最貴但最快可以對症下藥的方法!
知道結果後, 做父母的我和波兒爸按情況去施教, 希望慢慢讓她再次接受新朋友, 新地方, 新事物!
不過首先自己要做的事:
1) 不再比較,
2) 不勉強她要與其他人看齊,
3) 只要鼓勵她學習嘗試。
4) 不強迫 加忍耐.

反而, 這幾個月得到的效果是女兒的神速進步!
我們試著由她的觀點出發, 代入她的角度去解構事情:

- 現時見到鄰居朋友會要她SAY HI SAY BYE, 做手勢或說話也可, 就隨她, 肯做就可以了;
- 多點與有小孩的朋友們GATHERING;
- 在陌生地方給她信心爸媽背後陪伴著不會走;
- 苦口婆心告訴她人多地方不用過份擔心焦慮, 只要牽爸媽的手就安全了。
- 不停讓她知道別人根本不會太在意她, 不要讓她感覺別人的眼光和焦點放在身上; 也希望她把自己幻想出來別人對自己的感受, 跟現實對比, 讓她知道是自己過份擔心了。
- 即使通知學校方面或許會影響K1收生; 我們也坦白地讓老師們知道她的情況, 希望能給予體諒不強迫群體生活之餘, 鼓勵她嘗試投入群體學習. 不過很感恩學校很幫忙, 亦都很落力鼓勵波兒, 並跟女兒建立信任關係, 這確實很難得, 很感恩!

結果:
3個月後, 上周(2018年4月) 第一次帶波兒到從沒到過的芭蕾舞學校上課, 最初她面對陌生環境很怕又哭不肯入課室; 要攬著我不放手;
但我選擇坦白告知芭蕾舞學校波兒的情況和提議讓她冷靜的方法, 也沒有跟她入課室;
我請了導師幫忙抱她入課室; 導師陪伴著她先坐一邊觀察上課情況, 待她自己READY再參與上課,
後來中段導師出來課室跟我說, 女兒竟然只哭了5分鐘就自己參與群體課堂去!!

這件事, 對我和波兒爸來說, 是鼓舞, 是開心, 是進步, 是喜訊!!!

前陣子, 看到了陳美齡的育兒專況, 我覺得她說父母的應有的態度很正確, 我很認同她由孩子角度出發的觀點, 那專況的標題是 《家長不要做的10件事》。
當中說到, 你可以拿他們的高度, 肥瘦與普遍標準作比較; 但千萬不要拿其他人來把自己孩子一併比較。
是的, 當家長們在職場被別人拿自己一拼比較,即使自己條件與能力都比較優秀,但事實時不與你, 人家運氣, 職位或權力卻都比你高時, 自信不多不少也會受挫,說到底誰人生,家境與際遇是一樣? 與其要拿和別人比, 倒不如盡力做好本份吧!

孩子亦然, 若拿別人和她們比, 她們剛建立的自信又會散落何處?
人沒自信也沒有動力去學習新事物, 勇敢地作新的嘗試; 也不易再接受對面挫折; 怕失敗。 請明白, 語言上的傷害任打駡更大,那是一輩子的影響。
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 不要拿對象與她們比較打擊自信; 父母也不要自添煩惱;
既然小孩各有不同, 不如發掘她們的長處, 加以栽培, 欣賞短處, 鼓勵她們慢慢進步改善吧~

-----------------------------------------------
**喜歡我的文章, 請大力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啊!

作者知多D:
細LING, 80後, 2018會踏入37歲, 是2位小孩的媽媽; 大女波兒3歲, 細仔波子1歲4個月.
主導遊戲教學, 不駡不打。
**現職巿場部小薯,替公司撰寫新聞稿, 社交平台&平面廣告撰寫及簡單廣告設計;
歡迎不同品牌合作/產品試用/活動邀約
歡迎電郵/留言聯絡!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