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生活壓力沉重,打工仔為口奔馳,超時工作是等閒事。瑞典經濟學者林德在1970年便提出「忙碌令人富有,富有令人更忙」的理論。隨着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上升,人們願為賺錢放棄休息,結果是一方面在物質上更富有,另一方面則陷入「時間貧窮」,很多人覺得時間愈來愈不夠用,休息和睡眠不足,反過來減低生產力和影響工作表現。
願以時間換錢 收入愈高時間愈少
「時間貧窮」是指很多人覺得時間愈來愈不夠用,休息和睡眠不足,反過來減低生產力和影響工作表現。根據韓國西江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經常投訴「無時間」的人多屬高收入人士。由於他們賺錢能力較強,因此願意以超時工作換取額外收入;加上工作安全感偏低,加班變成生產力及忠誠的象徵。
休息變奢侈 非純粹放鬆
打工仔願意為賺錢放棄休息,休息的機會成本增加,令工作繃緊的情緒延續,空閒時間反而有壓力。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發現,當人們盡力在工作時提升生產力,休息時也希望達到最大效率,於是他們會在同一時間做不同的事,令休息時間不再是純粹的放鬆。
會計、法律、投資銀行及顧問等行業工作時間甚長,員工每周工時可達80至90小時。然而工時愈長,並不等同愈有成績。史丹福大學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僱員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後,生產力便開始減少,超過55小時之後更直線下降。若再額外增加15小時,其實已是毫無生產力。報告又稱,長時間工作會增加公司營運開支,包括額外電費及安排人手監督等。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不少僱員被迫犧牲睡眠時間來工作。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受訪者,比起每天睡眠時間較長的人多工作1.5小時。睡眠時間不足,也是導致生產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迎合職場文化 假OT真「蛇王」
波士頓大學商學院的里德教授亦發現,不少打工仔的工時有「發水」成分,他們傾向以「扮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迎合長工時的職場文化。當中31%男性及11%女性員工承認有「出術」,如藉口出外接見客戶,實為陪伴子女或伴侶。
事實上,史丹福大學早有研究顯示,僱員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後,生產力便開始減少,超過55小時之後更直線下降。若再額外增加15小時,其實已是毫無生產力。
由 ECjobsonline 編輯部輯錄
資料來源:文匯報
更多打工仔分享,追蹤 ECjobsonline 專頁 或 瀏覽 www.ECjobsonline.com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