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領「石頭魚」「黃油蟹」風潮的本地飲食品牌鴻星中菜於周三(2日)正式宣告全線結業,旺角MOKO最後一間分店亦已熄燈,象徵這個曾代表創意中菜黃金年代的品牌正式走入歷史。品牌創辦人何永年具備食材供應鏈布局眼光,曾自營物流與加工業務穩固品質與成本優勢。而在股東爆發爭議之際,有「舖王」之稱的鄧成波(波叔)則「捱義氣」接手成為大股東,延續鴻星的經營命脈。
有到店內整理私人物品的員工表示,公司近月不斷拖糧,雖對結業消息感到突然,但早已有心理準備。部分員工事後前往勞工處求助。工會代表指已接獲至少50名鴻星員工求助,涉及拖欠工資及遣散費。勞工處確認暫時收到50宗求助個案,涉款約600萬港元。
創意中菜代表 一度打入中日市場
鴻星海鮮酒家創立於1989年,由何永年與名廚周權忠合作創立,憑創新烹調方式推出石頭魚及黃油蟹,加上獨特點心款式,在香港迅速爆紅。曾獲「法國國際廚皇美食會」與「國際美食大賽」頒獎,高峰期曾擁有16間分店,成功打入中國及日本市場。
何永年其後涉足食品加工業,透過附屬公司「達海有限公司」持有「運興泰控股」股權,並成立萬福物流,自建運輸網絡予鴻星供貨,實現上游自營。這種供應鏈垂直整合模式,令鴻星在食材品質、出餐效率與成本控制上佔盡優勢,亦在2006年設立「鴻星大學」培訓業內人才。
企業股權變動 波叔接棒走多元化路線
2016年鴻星股東爆發糾紛,七名親戚關係股東入稟法院追討分紅。混亂期間,小股東「波叔」鄧成波於2019年接手成為大股東,鞏固話語權。目前鴻星由「金冠環球投資有限公司」營運,董事為鄧成波之子鄧耀邦,持股者包括周權忠與布基。鄧耀邦積極拓展飲食版圖,包括「錦丼」、「牛蔵」、海都酒家及醒晨冰室等,同時亦管理家族物業與酒店業務。
疫情與消費轉向重挫營運 曾爆勞資爭議 疫情爆發後,餐飲業陷困境,港人消費模式轉變、北上消費成風,令主打中高檔路線的鴻星需推優惠搶客,例如$3.8點心及日間六八折等促銷措施。
2024年鴻星連番上新聞,包括4月有顧客指被誤認為「食霸王餐」引致報警,公司其後在社交媒體道歉;5月初更傳出清盤消息,雖然公司否認,但形象已受重創。近日亦有工會接獲約50名員工求助,指遭欠薪長達兩個月,財務狀況備受關注。
鴻星告別亦是香港飲食業面對轉型的縮影
鴻星多年以供應鏈優化及品牌創意站穩市場,不過隨着高租金、高人力成本與消費模式轉變,品牌漸漸失去優勢。鴻星的結業,既代表一個時代的落幕,也突顯香港飲食業走向分水嶺的現實──本地消費疲弱,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構成整個行業需要重新定位的警號。
鴻星飲食集團大事紀
📍1989 — 鴻星創立,石頭魚/黃油蟹爆紅
📍2005 — 創立達海有限公司,布局供應鏈
📍2006 — 設立鴻星大學,推動企業化培訓
📍2016 — 股東糾紛爆發
📍2019 — 鄧成波「捱義氣」成大股東
📍2020-2022 — 疫情重挫,推價格戰自救
📍2024.04 — 「霸王餐」事件報警道歉
📍2024.05 — 傳清盤消息,員工遭拖糧
📍2024.07.02 — MOKO最後分店熄燈,正式全線結業
原文刊於:
https://ecjobsonline.com/news/c/4152/%E9%B4%BB%E6%98%9F%E4%B8%AD%E8%8F%9C%E5%85%A8%E7%B7%9A%E7%B5%90%E6%A5%AD++%E6%8B%96%E6%AC%A0%E8%87%B3%E5%B0%9150%E5%90%8D%E9%B4%BB%E6%98%9F%E5%93%A1%E5%B7%A5%E5%B7%A5%E8%B3%87%E5%8F%8A%E9%81%A3%E6%95%A3%E8%B2%BB/
有到店內整理私人物品的員工表示,公司近月不斷拖糧,雖對結業消息感到突然,但早已有心理準備。部分員工事後前往勞工處求助。工會代表指已接獲至少50名鴻星員工求助,涉及拖欠工資及遣散費。勞工處確認暫時收到50宗求助個案,涉款約600萬港元。
創意中菜代表 一度打入中日市場
鴻星海鮮酒家創立於1989年,由何永年與名廚周權忠合作創立,憑創新烹調方式推出石頭魚及黃油蟹,加上獨特點心款式,在香港迅速爆紅。曾獲「法國國際廚皇美食會」與「國際美食大賽」頒獎,高峰期曾擁有16間分店,成功打入中國及日本市場。
何永年其後涉足食品加工業,透過附屬公司「達海有限公司」持有「運興泰控股」股權,並成立萬福物流,自建運輸網絡予鴻星供貨,實現上游自營。這種供應鏈垂直整合模式,令鴻星在食材品質、出餐效率與成本控制上佔盡優勢,亦在2006年設立「鴻星大學」培訓業內人才。
企業股權變動 波叔接棒走多元化路線
2016年鴻星股東爆發糾紛,七名親戚關係股東入稟法院追討分紅。混亂期間,小股東「波叔」鄧成波於2019年接手成為大股東,鞏固話語權。目前鴻星由「金冠環球投資有限公司」營運,董事為鄧成波之子鄧耀邦,持股者包括周權忠與布基。鄧耀邦積極拓展飲食版圖,包括「錦丼」、「牛蔵」、海都酒家及醒晨冰室等,同時亦管理家族物業與酒店業務。
疫情與消費轉向重挫營運 曾爆勞資爭議 疫情爆發後,餐飲業陷困境,港人消費模式轉變、北上消費成風,令主打中高檔路線的鴻星需推優惠搶客,例如$3.8點心及日間六八折等促銷措施。
2024年鴻星連番上新聞,包括4月有顧客指被誤認為「食霸王餐」引致報警,公司其後在社交媒體道歉;5月初更傳出清盤消息,雖然公司否認,但形象已受重創。近日亦有工會接獲約50名員工求助,指遭欠薪長達兩個月,財務狀況備受關注。
鴻星告別亦是香港飲食業面對轉型的縮影
鴻星多年以供應鏈優化及品牌創意站穩市場,不過隨着高租金、高人力成本與消費模式轉變,品牌漸漸失去優勢。鴻星的結業,既代表一個時代的落幕,也突顯香港飲食業走向分水嶺的現實──本地消費疲弱,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構成整個行業需要重新定位的警號。
鴻星飲食集團大事紀
📍1989 — 鴻星創立,石頭魚/黃油蟹爆紅
📍2005 — 創立達海有限公司,布局供應鏈
📍2006 — 設立鴻星大學,推動企業化培訓
📍2016 — 股東糾紛爆發
📍2019 — 鄧成波「捱義氣」成大股東
📍2020-2022 — 疫情重挫,推價格戰自救
📍2024.04 — 「霸王餐」事件報警道歉
📍2024.05 — 傳清盤消息,員工遭拖糧
📍2024.07.02 — MOKO最後分店熄燈,正式全線結業
原文刊於:
https://ecjobsonline.com/news/c/4152/%E9%B4%BB%E6%98%9F%E4%B8%AD%E8%8F%9C%E5%85%A8%E7%B7%9A%E7%B5%90%E6%A5%AD++%E6%8B%96%E6%AC%A0%E8%87%B3%E5%B0%9150%E5%90%8D%E9%B4%BB%E6%98%9F%E5%93%A1%E5%B7%A5%E5%B7%A5%E8%B3%87%E5%8F%8A%E9%81%A3%E6%95%A3%E8%B2%BB/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