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Kaya(女同學社 x G點電視實習生)
這幾年的韓國電影,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都是以揭露社會問題為賣點,《男朋友.男朋友》亦然。這部韓國導演李宋喜2014年的新作,去年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就有過放映,今年6月11日則終於在香港正式上映。
單看香港正式上映的譯名,大抵就可以想到是以同性戀為主軸的影片,當然,導演所想表現的,不只如此。影片以校園為背景,內容涉獵廣泛,除了同志情節外,畸形的韓國教育模式、校園暴力及霸凌等都是導演想揭露的。這樣一個校園好比是一個微縮版的社會,許多問題在這個「小社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比如,這裡每個人有著屬於他的社會地位,地位低的人只有被欺負的資格……那麼性小眾在這裡的地位呢?他們是異類,是少數中的少數,他們,面對的無疑是霸凌。
老實說,我并不喜歡這個譯名。韓國版原名是《야간비행》(Night Flight),沒有那麼的直白,又多了一層深意。「Night Flight」是影片中主角容洙常去的一家已經結業的同性戀酒吧的名字,而主角容洙,最真實的他也只能在夜間飛行,因為他明白,他的秘密,不能見光。同性戀,這個詞就像是洪水猛獸,不能觸及,所以容洙選擇隱瞞。
這樣以揭露社會現實為賣點的電影,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可以引發觀眾的反思。而這種反思的由來,常常是製造一些「悲劇」,出售一些「同情」。那這部電影如何引發觀眾的反思呢?
首先,這部電影的節奏不快,然而「壓抑」的感覺,卻一直在累積,但這種壓抑感的累積卻並非是以刻畫同性戀感情而獲得。影片前半段對校園暴力及霸凌的刻畫使人感到壓抑,而對主角間同性感情的描繪反而使觀眾感到一絲溫情,特別是兩主角騎單車的片段,配以《take you away》的音樂,是整部影片最暖心的場景之一。
而電影後半段高潮的開始,運用的手法則是將這前半段讓觀眾感受到一絲溫暖的東西毀滅。這裡可以對比一下基澤和容洙兩個形象:前期,基澤則因為地位低而遭遇莫名的霸凌;後期,容洙因為是性小眾,是異類而遭遇霸凌。但即便同是被霸凌對象,觀眾對容洙的同情度是明顯高於對基澤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之前所提到壓抑感的不斷累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容洙這個角色在影片前半段是讓人感受到溫暖的存在,對他的毀滅自然令人心生憐意。
在角色刻畫方面,容洙的角色設定也幫助他在電影的後半段贏得觀眾的心疼。他陽光、善良、正義,是優等生,還帶有一些男孩特有的調皮,對基雄的愛亦是長久的,演員的外貌亦很出眾。而這些特質無疑都讓觀眾感覺到美好,亦讓觀眾無法接受他被霸凌的情結。
這樣的劇情鋪墊及角色刻畫方式,是能夠加深觀眾對性小眾的「同情」之感,也能藉此引發觀眾對這個問題的反思。但是,觀眾的這份觀感、這份反思,究竟是因為觀眾實實在在解讀到了「性小眾」群體內心的孤獨無助?還是因為容洙他這樣原本「美好」的角色,因為是「性小眾」而被「霸凌」了?當然,無論如何,若真的能引發觀眾的反思,那應該也算是不錯的電影了。
電影劇照
更多劇照:
Godttv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