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東漢) 權大勢大的東漢宦官集團

三國的點點滴滴 於 18/09/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人物-東漢) 權大勢大的東漢宦官集團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l由於他們均任職中常侍(黃門常侍),故稱為「十常侍」。其中尤以張讓以及趙忠最為受寵,漢靈帝曾說過:「張常侍(張讓)是我爸爸,趙常侍(趙忠)是我媽媽。」

據《後漢書》記載,這十二人「封侯貴寵,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在靈帝時所掌權力極大。例如,在黃巾之亂立有大功的皇甫嵩因為得罪十常侍,結果見讒於朝廷。而郎中張鈞因向靈帝請求誅除十常侍,結果反而被誣陷而死於獄中。

小說《三國演義》以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名宦官為「十常侍」。

十常侍生平

以下為十常侍的一些生平真蹟。


張讓:東漢十常侍之首。張讓七歲進宮,十三歲時漢桓帝即位,兩人年紀相約,加上桓帝並非宮中長大,生性放蕩,兩人因此有斷袖之交。靈帝即位,宦官迫靈帝殺竇武,竇武死後宦官獨大。靈帝死後,中軍校袁紹及大將軍何進合謀誅殺宦官,事件敗露後,張讓與趙忠殺何進,袁紹則率入宮,張讓與段珪脅持少帝到小平津,尚書盧植追到,張讓自殺。

趙忠:靈帝時信任宦官,以張讓與趙忠最受重用,公然覥顏稱:「張常侍乃我公,趙常侍我母」。172年,漢靈帝令中常侍趙忠主持朝會,「既議,坐者數百人,各瞻望中官,良久莫肯先言」

夏惲: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光熹元年(189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夏惲。

郭勝:南陽人,東漢末年靈帝時十常侍之一。與大將軍何進是同郡之人,是何太后親信。蹇碩寫信給中常侍趙忠、宋典,不料被郭勝得到,郭勝向何進告發。蹇碩被何進處死。

孫璋: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三。光熹元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孫璋。

畢嵐:於漢靈帝時任掖庭令,掌管後宮事務。靈帝曾命畢嵐鑄銅人於門外轉水入宮,又建翻車灌水到南北郊區,此為中國最早的灌水系統。靈帝又命畢嵐鑄四道錢,但結果引起人民不滿。

栗嵩: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五。光熹元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栗嵩

段珪:張讓既殺何進,袁紹帶兵進入皇宮,盡殺宦官。段珪與張讓打劫少帝(劉辯)及陳留王(劉協)夜奔小平津,其下落史書無記載,可能投河自盡。

高望: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七。光熹元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高望。

張恭: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八。光熹元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張恭。

韓悝: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九。光熹元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韓悝。
宋典:十常侍之一。

是宦官制度致亂? 還是君權制度致亂?

中國史學家總會以君權、相權的角力去分析中國古代的集權統治。但事實上在君權(內廷)及相權(外廷)之爭中,往往出現了兩批非君非相的集團:外戚及宦官。二者雖非君亦非相,但同樣會依據實制情況(誰掌實權)而攀附於內廷或外廷,又或為外廷與內廷服務。

此所以由秦至明(因清禁宦官、後宮干政,但在晚清慈禧太后時又有故態復萌蹟像,而君權亦一面倒地大)均有權宦、又或具外戚身份之大臣干致。那麼到底宦官亂政是因為昏君造成?還是權力鬥爭下必然出現的給果呢?

十常侍
政治:C+
軍事:D
身份:B+
重要性:A
絕技:巴結君上、竊權亂政

標籤: 十常侍  三國  張讓  趙忠  封諝  段珪  曹節  侯覽  蹇碩  程曠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