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自己的內心有所調整,孰易?孰難?

安坐園中 於 31/01/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每一天營營役役於繁囂塵俗裡,大多是在沒有足夠準備或前設之下遇著不同的人、事、資訊...其中有的是我們已經有所預期的,或曾經發生過的,有的是仍然未知或需要我們等待的...若累積了一定程度時間的功力、經驗,久而久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或成了我們處世之態度...

不論如何,設若每一天皆是一天新鮮的、獨特的旅程,那我們這作為旅者的,每天都會或多、或少都會走過或熟悉的、或陌生的景點(包括不同的人、事、地方、資訊等)...隨之而來的,我們的心包括我們的情緒、意念、思慮等也在經歷著一趟又一趟的旅程...你今天的旅程是怎樣的?你旅程之目的地是在何方?

這我們的「內裡」和「周遭」就這樣不住地互動著、發展著,然後又轉過來影響著,包括我們的自身及往後的旅途...

社會對我們的要求,也包括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要對外界有敏銳的觸覺,在很多時間,這故然是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又有多少對自己的內裡同樣在意有一份敏銳的觸覺呢?

古代宋人李邦獻在《省心雜言》中寫到:「心不清,則無以見道」,這裡的「道」所指故然是一些恆常主導著人世間的道理、人生的哲理、自然運作之法則、上天的道、真理等,我想這也可以是你我這被賦予的人生中本該所當走的道路,該是一趟精彩又有意義及價值的旅途。原來行走在道路上,我們需要用上的不單單是我們的眼睛,更需要用上的是我們的心,而每每如剛才所提及的如我們的情緒、意念、思慮等,原來也可以成為我們自身的遮擋或路障,以致我們不能行在一條精彩及有意義的路程上。

但要做到對自己的內心有一份敏銳的觸覺,然後又要做到心清能以見道,究竟是如何?

較為近年的西方暢銷書作家魯爾夫.杜伯里在他《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的一書中提到心理學中的「心理會計」,因為我們經常容易跌落各種不同思考的謬誤,為自己帶來了阻滯或困擾,錯過了時間,又失去了內心的平靜。我想這些思考的錯誤可以源自不同地方如自己的性情、過往或將來的影響、或周遭的影響等。因此,作者建議讀者可多學習「避免思考錯誤」及「對事實做具有建設性的詮釋」,從而將「損失化為收益」。

現今在旅途上作為旅者的我們,較多時間是容易將旅途上的種種不順,單純及直接地歸咎於天時、地利、人和、他人或甚風水命理等外在及不良的條件或因素。我以上稍稍所舉智者皆只是引子或例子,他們卻提供予我們不一樣注目的方向:乃向內往我們的內心及心境作留意及在需要時作出適宜的調整,這將會為自身及往後的旅途帶來正面及有益的影響。

始終對於現今不論人心或世途之複雜程度,我相信縱然是有系統的思考工具或教程,也不能為人生旅途提供真正完備的方案或出路。無論如何,我們作為旅者,不論身處於甚麼景點,總不要忘記我們可先作一口深呼吸、給予自己一點空間、作深一層思想、然後再作一個明智的選擇。於是,我們能在景點處:換一個心懷,見不同的風景,再發現下一步履。
標籤: 旅程  待己  內心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