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藝術節:東歐芳華


說起歐洲,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會集中在西歐。巴黎的浪漫、羅馬的熱情、柏林的多元…在這片土地的另一端 - 東歐總好像被不自覺的忽略了。在蘇聯控制下的共產主義聯盟、南斯拉夫的獨立、羅馬尼亞的彊屍、捷克的童話色彩、波希米亞等等極具東歐色彩的元素,不知為何都總會自動為它們抹上一份神秘感。與我們更熟悉的西歐相比,雖然東歐與我們較近,甚至相連;但我們對她的認知其實卻又那麼片面。隔年舉行,踏入第5屆的「世界文化藝術節」今年走到東歐,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藝術表演。如果你也有興趣一揭東歐神秘面紗,「東歐芳華」(Lasting Legacies of Eastern Europe)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能改變或豐富你對這神秘國度的印象。

由10月18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東歐芳華」將為大家展現來自東歐各國不同形式的藝術: 舞蹈、音樂、戲劇、歌.舞和電影。以下將會在各個範疇以個人偏好為大家介紹一些特別的演出。

舞蹈


作為打頭陣的開幕節目,大會挑選了向來舉世聞名的俄羅斯芭蕾舞。聖彼得堡艾庫曼芭蕾舞團的《安娜‧卡列尼娜》為大家呈獻勇於跳出社會規範的女主角與革命性創新的編舞。如果想對這個節目或是俄國芭蕾舞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大會除了在夜場後設有演後藝人談外,亦有演前講座讓觀眾先了解後欣賞。
音樂


與我們較熟悉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一樣,東正教同樣是屬於基督宗教。拜占庭的聖樂究竟和我們熟悉的聖樂有何分別?來自塞爾維亞的的蒂芙娜妙韻團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樂曲 - 《心曲聖頌》。樂團將於萬聖節當晚演出,狂歡前不妨先欣賞表演節目,過一個與別不同的「哈佬喂」。
戲劇



疊配文(Ptydepe),官方的描述生動又貼切「可能係世界上最準確冗長嘅人工合成官方通函專用文字」。此劇描述了共產時代的捷克,通過充滿黑色幽默的手法,諷刺當時的人說一套做一套;雖然口說愛國服務人民,不過其實表裡不一,說穿了也不過是堂皇的文字而已。就像劇中的人口裡說著人工合成的官方語言,但卻又在利用工作時間做私人事務。本劇的演出前後亦設有不同的活動讓觀眾更了解Ptydepe語言的藝術。

歌‧舞


吉卜賽人是遊牧民族,最初來自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地區,後來在12世紀左右到達歐洲。作為遊牧民族的他們熱情奔放而且能歌善舞;就連西班牙南部著名的佛蘭明歌舞(Flamenco)也受了很吉卜賽文化很大的影響。希望親身體驗舞蹈的,亦可以參加《吉卡賽舞蹈工作坊》,一嘗吉卜賽舞蹈獨有的魅力。
電影

大會挑選了10套分別來自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後獨立為捷克和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這5個受到前蘇聯在經濟和政治上控制的國家。 由五六十年代開始,經驗東歐的解凍時期、蘇聯解體的動盪時期到今天,帶大家穿越不同時代不同歷史背景的東歐。大會亦會舉辦以《冷戰下的阿爾巴尼亞與南斯拉夫電影對中國的影響》為題的座談會以增加觀眾對冷戰時代電影的認識。

靈性之光(Illumination)(波蘭,1973)

波蘭新浪潮的作品。導演贊祿西(Krzysztof Zanussi) 偏愛探索抽象但又能令人反思的題材如科學、哲學和社會人生的關係。本片的男主角基於真實故事,用紀錄片的風格講述年輕科學家在進行研究的同時亦在懷疑科學的功用。
紅色讚歌(Red Psalm)(匈牙利,1972)

紅色讚歌,導演楊素(Miklós Jancsó)的其中一套代表作。片名取自Sándor Petőfi的一首詩,從匈牙利文Még kér a nép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人民仍然問起」。音樂對本片來說十分重要。片中音樂主要來自場景而非配樂。與Jancsó之前大部份的電影非常不同,本片主要是用音樂來說故事,對白反而不多。

有興趣的話不妨到活動的官方網站查看更多的資料: http://worldfestival.gov.hk/2013/tc/index.html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方便大眾,大會今年亦推出了手機應用程式供android與IOS的用戶下載。

IMAGE CREDIT/ VIA: WorldCulturesFestival, Toys and Techniques, Dogo Movies

Find us on: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