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的倫敦之行,碰著一連三天的The London Whisky Weekender,在東部Benthal Green的Oval Space舉行。
如非威士忌達人朋友T先生告知,我隨時走漏眼。後來再上Timeout看看,原來此威士忌活動,是這個星期的城中重點活動之一。
雖然,人在旅途理應放鬆,但是頭兩天的門票,價格為三十五鎊,如果是最後一天的話,只是二十鎊!
結果,我在臨出發到蘇格蘭之前,偷兩小時來這裡,反正,與Liverpool Street Station,相隔只是兩個火車站。
上個月,香港也曾在壽臣山,舉辦過威士忌活動。我沒有去,一來門票頗貴,二來的參展名單,不甚吸引。
當我步進活動場地,參展商雖然不多,但是其陣容卻令我喜出望外。
因為當日試了很多,試到魂飛魄散,以下我介紹的,是令我留下較深的印象。
著名威士忌裝瓶廠 - Berry Brothers and Rudd,Bunnahabhain 2006,與Bowmore 2001,前者是一貫布納哈本的unpeated,但味道較入門十二年的甜潤,後者的氣味帶點點花香,煙燻味點到即止,中段帶長的結尾,還帶有點點波摩應有的鹹,大抵,是海水的鹹。
調和威士忌Black Bottle,我不知道與艾雷島的Black Hole有沒有關係,但是其公司Burn Stewart Distillers,同時擁有Bunnahabhain。
我只是說,非常容易入口,沒有難度可言,對我來說,味覺上略嫌單調。
整個艾雷島八間蒸餾廠之中,Kilchoman是最年輕的一員,由來2005年開始投入生產,要到2009年才推出第一批產品。
早前在香港的The Whisky Library,淺嘗過雪莉強桶的齊侯門,感覺將含著舊炭在口裡。今次試單桶波本桶,沒有那麼強烈的煙味,甜中帶點點辣,相對雪莉強桶,比較容易接受。加幾滴水後,蜜棧的香甜隨即引發出來。
這瓶Tobermory,那陣氣味帶有頗強的燒炮仗,我想起輕井澤。
That Boutique-Y Whisky Co是一間很鬼馬的獨立裝瓶廠,單看其包裝,有如漫畫一樣,就算對威士忌沒大興趣的朋友,也很容易被它的外表吸引著。
每瓶份量都是500ml,我一共試了數款出品,Caol Ila的酒身,濃凋得像。。。喝著磨菇湯,其味道亦保持著CI本身的優雅煙燻個性,最後,我手滑了。
不過,最好喝的,就是春天銀行Springbank,可是,我沒有Quota了!
個人最喜歡的酒廠,Laphroaig,大力宣傳Select Oak,價格較入門十年的便宜,入口的一刻,除了那陣醫院味,還有點點煙灰瀰漫著,挺有點點Lagavulin十六年的感覺。
大力斯可Talisker的砵酒桶,較我試過的十年更甜,當然亦帶有其淡泥煤,與點點海草香味。
印度代表Paul John Distillers,對我是非常新鮮事,之前我連Amrut也沒有喝過。
艾雷元素在香港完全找不到,台北豪邁可見其蹤影,當然,我想試的PE,並沒有展出,AR的酒身頗杰,像未溝稀的蜜糖,LP則沒有那陣正露丸的香味,要是Blind tasting的話,也估不到這是Laphroaig。
對如這類甚麼有如煉金術的原酒,未必人人能夠接受,尤其是當你喝慣某一酒廠的出品,對其風格早已熟悉。
The 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大晒冷,如果要我試勻每一款,起碼分三至四天。
我試了3.212,女檔主說是泥媒風格,我試一口,不大強的煙燻,兼帶點鹹。。。
我:(是Bowmore?)
女檔主:(是。)
其後,她給我試了另一款,都是泥煤風格的31.27,這次我當然估不到,她說是Jura。
只是停留在場內短短個多小時,未能飲到晚上完場,因為要趕火車到Stansted Airport,坐飛機上格拉斯哥。。。
忙裡偷閑個多小時,乘著醉意,聽聽Live show,在戶外地方吹吹風。
果然是一個美好的周日,希望未來日子,可以在香港見到像這類的威士忌活動。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