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企業儲存方案挑選最佳的伺服器CPU?

goodsmile168168 於 5 小時前發表 收藏文章
在當今數據驅動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數據儲存方案不僅關乎容量,更關乎效能與可靠性。而伺服器CPU作為數據中心的「大腦」,直接影響數據處理速度、能源效率及整體系統穩定性。選擇合適的伺服器CPU,不僅能提升數據中心的運算能力,更能優化成本與能耗,使企業在競爭中佔據技術優勢。

如何為企業儲存方案挑選最佳的伺服器CPU?


● 品牌考量

① 兩大巨頭品牌

熟悉CPU市場的朋友,應對對AMD和Intel這兩個品牌並不陌生。它們堪稱CPU市場的兩大巨頭,特別在基於複雜指令集(CISC)架構的x86處理器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對於追求極致高性能與成熟完善生態系統的企業而言,AMD的EPYC™ 9004系列處理器和Intel的第五代Xeon®可擴展處理器無疑是首選。這兩款CPU集成了最先進的技術與架構,能夠提供更強大的運算能力、更高的能效比以及更豐富的功能特性。

然而,高性能往往伴隨着高昂的價格。若企業在預算方面有所限制,不妨將目光投向較早發佈的Intel® Xeon®或AMD EPYC™處理器。這些CPU雖非最新款,但在性能上仍能滿足大多數企業數據存儲的需求,且價格相對親民,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此外,若企業處理的AI工作對運算力要求不高,能夠接受較少的核心和線程,那麼AMD Ryzen™處理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作為一款出色的入門級服務器處理器產品,它在保證一定性能的同時,成本相對較低,適合預算有限且對數據處理需求不高的企業。

② 新興勢力的崛起

除了AMD和Intel這兩大巨頭,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架構的中央處理器正逐漸在CPU市場嶄露頭角,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這類芯片能夠容納更多核心,運算力絲毫不遜色於x86處理器,且功耗相對較低。

在當今數碼化時代,絕大多數的移動和邊緣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均採用RISC架構的芯片。這使得RISC架構的CPU具備了所謂的「雲端原生」特性。這意味着在接收邊緣設備收集的信息時,無需額外使用編譯器進行翻譯,大大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效率和實時性。因此,若企業的AI工作主要涉及雲端和邊緣運算,那麼RISC架構的中央處理器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在RISC架構的處理器中,ARM處理器備受關注,如NVIDIA推出的Grace™ CPU超級芯片。該產品擁有多項NVIDIA獨家開發的創新功能,如NVLink – C2C芯片互連技術,能夠提供高達900GB/s的帶寬,以及LPDDR5X支持糾錯內存(ECC),為企業數據存儲提供了更強大的性能保障和數據安全保障。

● 插槽數量考量

在挑選中央處理器時,評估所需的插槽數量亦是關鍵步驟。雙插槽的高密度設計能夠為企業提供較高的性能和可用性。在處理大規模數據存儲和複雜運算任務時,雙插槽設計可充分發揮多顆CPU的協同工作能力,提高數據處理速度和系統穩定性。然而,這種設計也存在一定弊端,即相對耗電,需要搭配更強大的散熱設備,這無疑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相比之下,單插槽的優勢在於成本、功耗與散熱需求均較低。若單顆CPU的核心數能夠滿足企業的AI工作需求,那麼單插槽設計無疑是一個理想之選。它不僅能滿足企業的數據處理需求,還能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企業數據存儲方案中,CPU的選擇至關重要。從AMD和Intel的x86處理器,到新興的RISC架構與ARM處理器,再到插槽數量的考量,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預算以及未來發展規劃進行綜合權衡。

智慧量子(數據)有限公司(https://www.qds.com.hk/)成立於 2021 年,是佳寧娜集團與香港駿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致力於滿足客户數據託管與寄存的需求,並嚴格遵循相關行業的標準和合規要求。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