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楚 中醫學博士——【中醫調理】腸胃炎不是腸胃炎?

妙筆回春 於 28/02/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每當我們出現嘔吐和腹瀉腹痛的時候, 很容易就會聯想到是否得了腸胃炎。嚴格地說,腸胃炎是一個籠統的稱呼,西方醫學通常判斷是細菌或病毒感染為發病病因。細菌包括創傷弧菌、沙門氏菌等;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沃克病毒等。如果得了此病住院,西醫通常囑咐病人臥床休息,以靜脈注射補充流失水分及控制體溫。而抗生素的使用卻不能發揮治療作用,無論你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抗生素會擾亂腸道益菌平衡,會引起腸胃過激反應,加重腸胃炎,濫用抗生素更會增強致病菌的耐藥性。而專家們在世界各地推廣口服輪狀疫苗,但接種疫苗的小兒人數未必與成效有關,很可能與衛生政策控制權有關係密切。

如果患了所謂的「腸胃炎」,無論小兒或者成人, 請你不要過度擔心。你也不要妄想它一輩子不會出現,也不要妄想細菌病毒能被世界衛生組織一舉掃清。因為這個病與天時氣候變化有緊密的關系,而你永遠與天地同在。中醫學認識自然界六淫之中的風、暑、濕、燥、寒、火,均可侵入人體而引起泄瀉。若然你脾腎陽虛或脾胃虛弱,又或者飲食不潔,攝食失調,均可導致人體失衡。此時飲食入胃, 水谷不化, 精微不布, 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合污而下,致成「痢疾」或「泄瀉」。

改變人體內在失衡的環境,是中醫師們應該具備的首要認識,不能被糞便檢查是否感染細菌或病毒這一程序影響診治思維。無論是慢性或急性腸胃炎或腸易激綜合症,臨證時必須要審證求因,通過舌苔、脈象等辨別虛實,靈活按證用藥。如糞便黏稠呈糊狀而味道臭者屬實熱居多;若糞稀如水臭味不甚者屬虛證偏多。

如果病況伴隨了發燒怎麼辦?請你不要過度擔心,那只不過是感受了外邪而已。按照中醫的六經辨證,屬於太陽陽明合病。如一個八個月女嬰因發燒前來就診,大便爛而臭,色呈黃綠色,吐奶不思食,證屬濕熱之邪蘊於脾胃,風寒束於肌膚,升降失調而病發。方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和五苓散合方,兩日而愈。

如果經常腹痛腹瀉了怎麼辦?請你不要過度擔心,此時你發現伴有手腳冰涼或喝冷飲則不適等等,那只不過是你的脾腎陽虛或脾胃虛弱而已。服用止嘔藥和止瀉藥是無濟於根本的。如一姓周女士,經常外地出差,疲於奔命,礙於應酬時喝冷飲,面色蒼白伴有水斑,時而嘔吐,時而胃痛,時而腹瀉,證屬一派寒濕之虛象,臨證時皆選用理中湯或吳茱萸湯這一類溫陽方化裁,皆能取效。

現今科技愈來愈進步, 儀器日新月異,醫院愈蓋愈豪華,診斷水平卻與診治水平不能同步,實是令人詫異!假如你正被此病折騰,那倒不如多學點醫學知識,或許自己能當上家庭醫生吧!此外,腸胃炎只是醫生創造的名字而已,不必要太拘泥。上吐下瀉只不過告訴你身體失衡了,是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進行一次身體自我調整的表現。與你對抗的不是細菌和病毒,而是令你停不了口的美味飲料和食物。
文/余健楚
http://www.btcm.com.hk/

請分享給關注健康的朋友們以及親愛的家人!!!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