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機廣播劇48年:從《十八樓C座》說起......

香港情未了 於 18/03/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App17的真人影像騷
在大影像的年代中,美圖片是必然的,繼之影像音樂,YouTube是中堅,App17等等個人真人騷是大前鋒……那麼,在手機影像當行的年代,有誰會聽收音機?當然有人會聽收音機,但又有誰會聽收音機廣播劇?
《十八樓C座》能夠在大氣中廣播48年,絕對是奇葩!

《十八樓C座》(英文:18/F Block C)是香港商業電台一台製作的最長壽廣播劇節目,在1968年7月3日晚上7:15首播。故事以座落於灣仔的「周記冰室」的老闆員工與經常光顧的街坊作為主線。廣播劇以諷刺時弊為主,嬉笑怒罵,引起不少香港人的共鳴。劇中的演員、人物及相關資料,相信大家耳熟能詳。[1]
[1]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8D%81%E5%85%AB%E6%A8%93C%E5%BA%A7

至於,《十八樓C座》的前身,原來是《欲罷不能》;這個由林彬生前主持的諷刺時弊的廣播劇節目,成為本港言論自由的一個標誌。我相信林彬的生平事迹,應該是街知巷聞的。[2]

問題重點是,在大影像世代中,吸引眼睛為主的媒體霸權年代裏,以耳朵代眼睛來思考,以聲音替影像來感覺,究竟有何意義呢?
尤其,對城市人來說,手機影像大行其道,不要說廣播劇,更遑論「純文字」?就算新聞也大搞「動新聞」,聲影並茂才是硬道理,只得聲音的收音機廣播劇,會否沉淪於YouTube、App17等等影像網站程式的大影像世代呢?
在山行的時候,大家有否如此經驗,山行者邊聽收音機或手機音樂,結果淙淙流水、鳥鳴花語,以至於風雨之聲、婆娑之聲、天籟無聲,完完全全不能入耳,浪費了周遭大好的大自然美聲,在跟你我對談交流!
這是淙淙之聲
天籟之聲
落花悲語之聲
而在收音機的廣播劇中,有一種劇目是我最難忘的,那就是鬼故事。我並非喜歡聽鬼故事,可是卻很佩服箇中收音機廣播劇演員,利用各式各樣的道具,為聽眾製造出親臨其境的聯通感覺,例如:以口吹出風聲、以拿捏錫紙作出沙沙雨聲,以及以恐怖口述氣氛來讓聽眾聯想詭異眼前景象……
我再重申,不是通過收音機媒體說鬼故事的那一種,而是有演員廣播的那一種表演!
可惜的是,這樣的聲音故事表演已少了很多;而我也從此少聽收音機,尤其「清談」一類,用香港話即名為「吹水」或「齋噏」!
以耳朵代眼睛來思考,以聲音替影像來感覺,究竟又有何意義呢?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