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堆上市公司被沽空機構狙擊,先有輝山宏橋,近日又有瑞聲,如果連同幾年前被狙擊到除牌停牌的還有中金再生和旭光高新材料。
這堆公司全都在香港上市,他們的財務報表公諸於世之前,都有一堆的審計師看過,從junior到senior到manager到partner到technical partner到另一組的partner,Q又Q過改又改過執又執過,何而仍然會被人捉到造假?
那原因就是,審計師在意的從來不是數字的真假。
或許這樣說,審計師收了客戶的錢,務求令他們的財務報表符合那個financial reporting framework的要求,於是有很多的時間審計師忙著堆砌數字,忙著思考這個數字應該放在報表的哪一頁、又該寫一些甚麼。
遇到可疑的交易?管理層有欺詐嫌疑?嗯,報告老闆吧,然後?然後老闆會叫你做這做那然後明天把報表的草稿放在他案頭。
而且,當有上市造假審計師調查不力然後被嚴懲的,我印象中只有Arthur Andersen一間,沒有了,造假也好欺詐也好,負責簽名的老闆最後要上身的機會很低,畢竟他們可是有依足審計程序應對了各個ABCOTD的不同asserction的所有RoMM,但客戶做假他要刻意隱藏也沒有辦法的喔,最多,道個歉罰個款再由另一間會計師樓做份檢討報告就完事了。
在這樣的配套下,除非有超級明顯的犯法行為例如洗錢例如賣贓物,不然真的有人會跟客戶說「sorry,我們懷疑你做假,你的三百萬審計費用我們不會收的,你等證監聯絡你吧」?
別傻了,老闆的口頭譂永遠是「萬事有商量」,下下周別人造假數,哪有錢讓一大班人做幾年就出四五萬人工呀。
但沽空機構就不同了,他們賺錢的方法就是要做低一間公司,越發現到有企業造假,他們越賺,名氣越高,所以他們才會費盡心力去查假數,單靠審計師就想確保對外公開的財務報表true and fair?哈哈。
這堆公司全都在香港上市,他們的財務報表公諸於世之前,都有一堆的審計師看過,從junior到senior到manager到partner到technical partner到另一組的partner,Q又Q過改又改過執又執過,何而仍然會被人捉到造假?
那原因就是,審計師在意的從來不是數字的真假。
或許這樣說,審計師收了客戶的錢,務求令他們的財務報表符合那個financial reporting framework的要求,於是有很多的時間審計師忙著堆砌數字,忙著思考這個數字應該放在報表的哪一頁、又該寫一些甚麼。
遇到可疑的交易?管理層有欺詐嫌疑?嗯,報告老闆吧,然後?然後老闆會叫你做這做那然後明天把報表的草稿放在他案頭。
而且,當有上市造假審計師調查不力然後被嚴懲的,我印象中只有Arthur Andersen一間,沒有了,造假也好欺詐也好,負責簽名的老闆最後要上身的機會很低,畢竟他們可是有依足審計程序應對了各個ABCOTD的不同asserction的所有RoMM,但客戶做假他要刻意隱藏也沒有辦法的喔,最多,道個歉罰個款再由另一間會計師樓做份檢討報告就完事了。
在這樣的配套下,除非有超級明顯的犯法行為例如洗錢例如賣贓物,不然真的有人會跟客戶說「sorry,我們懷疑你做假,你的三百萬審計費用我們不會收的,你等證監聯絡你吧」?
別傻了,老闆的口頭譂永遠是「萬事有商量」,下下周別人造假數,哪有錢讓一大班人做幾年就出四五萬人工呀。
但沽空機構就不同了,他們賺錢的方法就是要做低一間公司,越發現到有企業造假,他們越賺,名氣越高,所以他們才會費盡心力去查假數,單靠審計師就想確保對外公開的財務報表true and fair?哈哈。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