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和朋友相約晚上吃水果餐,於是久違地到了街市買水果。 我買了一個哈密瓜($30)和三個火龍果(一份$25,沒法散買)。
回家時才發現人生中從未切過火龍果,望著它如火焰般的不規則形狀,霎時間一籌莫展,想着是否可以摵開?那些綠色的焰端卻是一扯便折斷。幸好我想起了Google大神,果然Google大神無所不知,網上有人分享如何切火龍果:頭、尾切掉,中間再輕切一刀,不傷至果肉,再用手輕輕掰開,火龍果的肉便能完美地分離出來。
哈密瓜我則沒有看片,我想剖開切走皮再除掉那些核就好了。因為哈密瓜有點大,我就只切了一半,另一半留著下次吃。我盡可能不浪費果肉,只沿着皮邊切掉。吃的時候覺得水果品質還不錯,多汁而清甜。可是哈密瓜卻比我印象中硬上許多,青白的地方還中和了橙色果肉的甜度,我有點疑惑。
後來當我再吃剩餘的另一半哈密瓜時,這次我大刀闊斧只切剩橙色的果肉,其他通通拋進垃圾桶之中,果然變回我往日吃的味道,爽口清甜又不會過硬。
我想起那年母親為了替略淡的湯調味,誤把沙薑粉當作雞粉之用。在她看來兩者無甚不同,差不多的顏色,也都是粉狀,反正上次用來煮雞還有剩下就不要浪費,沒想到卻因而將一煲湯變成了不倫不類的怪味。對於此事,我至今記憶猶深,那味道的奇異,使我難忘。
母親與我都很節儉,並非為了環保想要保護地球,只是因為窮,想要盡可能物盡其用。母親現在依然如此,儘管相對她的消費水平,其實她已是小富婆一名,她卻依舊慳得就慳,幾元的車錢也不捨得,寧願走15–45分鐘的路程,近年符合資格取得$2車資,才總算願意對自己好一點,明明她的膝蓋在很早以前已經不太好。 老人家都這樣,窮慣了,節儉比起實際需要,更可能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讓他們安心的習慣。他們卻不明白世界上有「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這回事。
但我可沒老到那樣的地步,所以我吃了一半硬而略淡的哈密瓜,另一半我就捨得寧願少吃一點,只留下甜甜的部分;就像我現在會花錢讓師父安裝傢俬,總好過自己身水身汗組裝,還裝嵌出錯(我房裡的梳妝小桌便是我的作品,雖然佩服自己,卻也因此造成了無法修補的痕跡。那本可打開作鏡子,收起便變回桌面的機關,因我安裝的角度不好,只能永久打開,無法順利關起來,害得放在裡面的東西常常鋪滿了塵)。
我因而常常警惕自己,想清楚真正重要的是甚麼,不要錯看重點。讓自己得不償失還好,最怕是毀掉了珍貴的人與事。
願我們都從那個曾經為了讓任食變得抵食而不惜拼命吃到想吐的少男少女,長成知道吃得舒適剛好飽足懂得善待自己身體才更重要的成年人。
(寫於Patreon 29/03/2021)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