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說他從一開始出來工作時便定下了幾多歲要賺到幾多錢的目標。他希望25歲時能賺到2.5萬,30歲時可以有5萬等等。某天他做到了,30歲前已成功月入5萬(還是更多?我沒問喇,畢竟是人家的私事),他卻說突然覺得很空虛。目標已達成,然後呢?再定一個更高的目標嗎?他墜入了迷霧之中,看不清四周,只能暫時站在原地。
這個時候,如果我是說教魔人,大概可以搬出那些充滿真善美的大道理:「因為你心入面個窿唔係用錢就可以填補到,你搵錯咗方向,生命入面真正重要嘅嘢係其他,你係時候睇清自己想要嘅係咩。」又或者假若我是心生妒忌眼紅苦毒的人也可以暗諷嘲弄一番:「你呢啲咪叫身在福中不知福囉,有幾多人食都唔夠食,你就係太得閒冇嘢做先噉(言下之意是閣下食飽飯冇屎屙)。」也還有一類人,口頭禪是:「唔好諗喇,諗嚟都冇用,活在當下啦。」但他們的「活在當下」其實只是另一種對生命質問的逃避。
我以前就寫過「孤獨」、「無聊」等題材,這些看似生活過得餘裕才有空煩惱的問題和感受,有時會被活得痛苦的人帶著惡意評論。但有餘力和空間去思考絕對是件值得感恩和追求之事,不需要自責,更不可能被指責,那些被生存佔滿頭腦的人應該想盡辦法脫離這樣的層次,而不是把矛頭指向想要生活的人。當然我明白現實很複雜,但至少不要被自己的限制困住想法。
肉體總是受限,但思想該是自由的。
有時候人們亦會自動逃避這類我們稱之為「負面情緒」的狀態。但正如很多努力為情緒去污名化的人士早就說過,其實情緒從來無分好與壞,她只是在表達著不同的事情而已。
我回覆朋友:「有空虛感都唔一定係壞事,因為空虛,先知自己唔滿足,先可以有空間繼續搵對自己重要嘅嘢。」
不是錢不重要,也不是錢其實不是你想要尋找的東西,而是你做到後,慾望被成功填滿,新的慾望因而誕生,但這並沒有甚麼不好,唯有如此,人才能繼續向前走。
我想起了某個朋友,他曾論點清晰地表明,人不一定要讀大學,有時在社會中學習到的事情更多,大學只是其中一條路,對有些人來說甚至是浪費時光,不讀也不代表必然是種損失。可是後來他卻幾經努力考入大學,過盡了自己從前不屑的「膚淺頹廢」生活,包括走堂、日以繼夜地上莊、和不同人Re-U等等,而他的臉上流露著最開懷的笑容。那時我們才明白,原來他以前只是在裝作不在乎而已。讀大學讓他學習了很多東西嗎?未必。可是完了他的一個心願,或說慾望。完成後,可能還會覺得原來也不外如是,可是未能完成的話,就永遠只能活在未完成的狀態,連慨嘆和讓空虛感湧現的機會也沒有。
雖說被慾望完全控制的人很可怕也很可憐,只能沒日沒夜地被逼迫著追逐目標。可是你想想沒有慾望的人生其實更可怕,放下塵世的佛門中人至少還追求佛道,要是你真的甚麼也不想做,基本上活著可能對你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
所以呢,我真心為到朋友能完成目標而高興,也覺得能擁有空虛感的人其實是幸福的,至少代表了你曾努力追求過一些東西,並且成功了。失敗了的人面對的不可能是空虛感,他們需要面對的是挫折與打擊,和對自己深深的質疑。這樣想來,還是空虛感好一點吧。(笑)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