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文章得到較大的回響,我的心情都好複雜啊。 每個公開寫作的人當然希望得到回應和討論,不然我寫日記好喇,還在這裡寫一堆需要起承轉合思考鋪排的文字做甚麼。
只是我寫的東西大多數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每次文章被轉載或收到很多留言或Message時,我就會想:天呀,這個世界怎麼有這麼多人和我一樣悽慘?
一年多前我沒有寫好〈我諗我唔係太適合返工〉,一來質疑自己會否只是想要逃避工作的壓力而生出籍口;二來也害怕遭到浪一般的指責與教訓(是的,我當然有權表達感受,但既公開表達,也就必須有著允許群眾回應的覺悟)。
畢竟小孩上學,成年人工作一直也是天公地道,理所當然的事情。 沒想到的硬著頭皮寫出來後,竟有如此多的人和我懷抱著相同的感受。
於是我又會忍不住想,這個世界到底是由哪裡開始出錯了呢?
不想做的事情,不喜歡的事情,卻佔據了我們人生最多的部分?
這樣也可以嗎?這樣也不需要改變嗎?這樣的事情是需要默默忍受的嗎?
「唔適合返工」與「唔適合讀書」一樣,我們不適合不代表我們就是懶惰或軟弱,也不代表我們沒有創作力或對社會沒有貢獻。
我們一樣有返工和讀書,只是在做著這些事的時候,我們內心比起其他人承受著更巨大並自知那是不合理的壓力或沮喪而已。
我要說不合理,因為抽空來說,我們這些焦慮的人都知道那些感受其實很莫名奇妙。 返工就返工,不喜歡不重視就不要上心,思考怎樣完成工作就夠喇,放工走人,月尾就等出糧,何必想那麼多?
但我們就是做不到呀,那種無力感自四方八面襲來,拼命充塞我們整個人,叫人絕望。
讀書倒還好,總會有畢業的一天,讀不上去就尋找其他出路。
但返工是一世的呀,直至你退休之前,工作會佔據你一生中最多的時間。
於是我會開始想:這是我想做的事情嗎?這是我想過的生活嗎?這是值得我投入花心神的事情嗎?
當年齡漸長,關於工作的焦慮就愈大,我們有更多實際的考慮。
一個做了10年的文書可能要比一個沒有經驗剛入職但高級的同事薪水來得要高福利要好江湖地位更穩,那是用時間累積回來的。 我要說的就是那麼回事,縱然不合適,但你用時間去換取的話,還是會有所回報。
現在問題是:To be or not to be?
有人也會說,你的壓力也許沿於你未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或工作模式。
我也不否認。
只是當我打開招聘網站,在海量的招聘資訊當中,我們的選擇其實很少。
如果你曾找過工作,你會明白我的意思。
大部分人,都在不合適自己的位置默默忍耐。
為了生活,為了家人,為了享受,於是為難自己。
Hey,你有想過,如果人不工作的話,生活會變成怎樣的一回事嗎?
就算暫未做到,至少讓我們不要失卻想像力。 因為不去想的話,改變永不會降臨。
我很喜歡2014年佔領的時候,除了因爲當時香港人都為了香港或自己站出來外,更因為那時的自由與創造力。
那時候因為參與的人有學生,所以有人搭建了臨時自修室;因為需要走過對面,所以創建了很多臨時通道或踏板。
有經營食肆的人送來食物,有做運輸的哥哥幫手搬運物資,有貪靚的人為大家張羅各種護膚品化妝品在洗手間,有學者和大家分享知識,還有搞藝術的人做了很多藝術裝置……
每個人各施其職,沒有人被逼做和自己不相稱的事(因為也沒有人有資格強逼你),每個人去做都因為自己想要做。
當時那個小社區,我很喜歡。
生活不可能時時如願,但至少不應該視忍耐為理所當然。 我仍然在思索前路,也努力尋找一切可能性。
即使到最後,我還是在辦公室一直做做做,做到成了老屎忽,至少我努力過,我無悔,剩下的只能說是際遇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