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曾租借過工廠一個小單位一年,大概100呎(?),總之是一眼望見的長方形。 算是正式搬出來的前哨戰,也想看看自己是否能負擔得起每個月的固定租金。
當然,你說錢銀這回事,不是計算一下就知道嗎。
可是我常想,不親身體會的話可能還是不太明白,帳面上的數目計算到,可是生活起來還是可能有點不一樣。(當然或許只是我數學差)
我是那種比起看說明書,嘗試實戰比較容易弄清楚狀況的人。
事實也證明,當年這樣的鋪排讓我日後搬出來的腳步更穩健,無論是讓媽媽放手還是自立的智慧。
我的原生家庭很多雜物很混亂,無論我執整幾多次,總是一會就打回原形。
久了以後,我就放棄了。
有點像破窗理論,窗子破了一隻以後,很快第二、第三、第四也會緊隨其後。
有一種沒有所謂的感覺。
放棄治療。
所以當我擁有自己的小天地以後,我發誓要過最簡潔的生活。
而且因爲是一眼望見的工廠小單位,並不適合人居住,沒有洗澡的地方,只有公廁,也無法煮食。
所以我只是偶而周末或放假才在那邊過夜。
我覺得只要有睡床、衣架、放電腦的小桌子、鞋架這些必須品就好了。(到底鞋架為什麼是必須品?寫到這裡我才發覺自己對鞋架有種莫名的執著。) 最好不要太有家的味道,像coffee shop或是那些民宿可愛的樣子最棒了!
我當時想,家裡之所以亂,是因為有太多不必要的東西。
只要這些東西從一開始就沒有出現便沒有問題。
那些年正是「斷、捨、離」被宣傳得如火如荼的時間,看著別人家裡的一室簡潔,我真的超羨慕。
但其實我只看得見空白,我沒有看見那些圖片中的家有幾大,我也沒有看見那個人的生活方式。
(後來才明白,不煮食的廚房當然能潔亮如新。)
總之總之,一必從簡就是最好。
那時我是這樣想的。
所以,我沒有買床架,也沒有買床褥,只是淘了一張龍貓床(注:我已經沒有淘寶一年多了),直接放在地下。
我以為人只要有稍軟的地方躺著就可以,沒有概念要考慮地板的濕氣,也沒有思考過支撐的問題,結果睡醒後總是腰酸背痛。
當時我還未即時明白問題所在,還以為自己怎麼了。
安定好一切以後,發覺要思考清潔的問題,於是買了一堆清潔用品。 思考到喝水的問題,於是不買水煲至少也要放幾枝水在那裡。
想要寫點甚麼時才發覺沒有筆,想要剪東西時才醒起那裡沒有剪刀,想要喝酒時才記得未有開瓶器……
待我搬離時,明明已經沒有住在那裡,還是發現雜物不少。
那個時候我就知道,網絡上或雜誌中那些美麗的居家圖,一定內有乾坤。
2019年正式和Roommate一起合租地方,這時我已拋掉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比起看起來漂亮,還是住得舒適更重要。
當然簡潔還是我的取向,但要有的東西卻絕不可以缺少。
比如螺絲批,雖然不是每天都會用到的工具,可是缺少了卻非常不便;比如杯子和椅子要有一定數量,平時我坐地下或是用水樽也可以,可是要是有人來了,也總得要拿出一些招呼人。 經過2020年的洗禮,口罩、廁紙、米這些,可以不大量存貨卻不可以到必須買的時候才補貨,因為那時可能已經太遲了。
有時候我會想一個人需要的有幾多?有時我一整天不過用手提電腦打文,窩在沙發碌手機,再看看書而已。
我需要的其實很少。
可是等你真的生活下來,你會發覺其實你需要的比你想像的要多更多。
以鞋為例子,平日你可以一對出街鞋、室內鞋和浴室鞋三對處理好。
可是你總有做運動的時候,這時你就需要一對運動鞋。
你會有出席重要場合或飲宴的時候,這時你會需要一對斯文的鞋。
夏天即將來臨,雨水會親吻大地,這時你又會需要一對防水鞋。 就這樣數著已經有6對,當然其實狠一點可以變成5對,出街鞋可以合併為運動鞋或斯文鞋,按你的穿衣風格而定。
我只是想說,坊間有些「斷、捨、離」過份得走火入魔,我還記得看過有篇報導說「斷、捨、離」到最後連男友也放棄了……
那個,胡亂買東西當然不好,我也會時時取笑Roommate又買。
可是我覺得要是你有能力,買下的東西有再好好用,也不是負擔不了,那就不要太辛苦自己「斷、捨、離」啊。
畢竟水過留痕,人生活下來就是會有生活的味道,一點一滴積聚東西也不一定就不好,有時候人可能就需要那麼一點點重量,才不致輕飄飄飄離地球。
不是嗎。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