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時候有煩惱過嗎,是把最美味最愛吃的餸菜留到最後呢,還是一開始就品嚐?
我曾經是「後嚐派」,把不那麼好吃的(有時甚至是難吃的)先處理掉,最後才把最愛的放進口中 - - 先苦後甜,因為有了對比,甜味顯得更甜,甚至把前面的苦味都蓋過,留下了美好的餘韻,替那餐膳食畫上完美的句號。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這樣做,彷彿膳食就是為了品嚐那最美味的高峰一剎而存在,前面都是為了鋪墊而努力。
直至後來我的食慾出了問題,常常不想吃東西,或是吃一點就飽。我再無法靠著前面的堆疊而享受「美味的高峰」,吃到最後往往只是勉強把美味吞下去,味道因而大打折扣,有時更是吃不完。這樣我不是很慘嗎,前面是為了後面而努力忍著,當後面的美好來到了,我卻早已力不從心無福消受,倒不如來個先甜後苦更佳。於是又有很長的一段日子我成為了「先嚐派」,我總是把好吃的先吃掉,這樣後面就算吃不完也不覺得特別可惜了。
我有個同學曾經將這事推到極致,他都先把餸菜吃完,然後才吃白飯。我問他這樣你吃得下嗎,他居然說習慣了,實在難以想像這樣的習慣到底要怎樣才能形成的呀?
「後嚐派」在最後之前都像修行,而且一不小心難吃的把自己撐飽了,那美味就會驟減,不都說人在肚餓時吃到的東西才最好味嗎;而「先嚐派」雖然能把美好盡收於心,可是美好過後,接下來的時間卻味同嚼蠟,讓人難過。
煩惱過後,我決定成為「混嚐派」把好吃的、不好吃的混著吃,這樣我就不用以受苦之心等待美好,減低美好沾上瑕疵的機會;也避免了把美好早早吞吃掉,剩下苦澀的難受。
可能有人覺得:「車,一早咁咪好囉。」
可是呀,你有想過嗎,這樣其實我們再也品嚐不了完整的甜,只能搭混著啊。 這是放棄了純粹,換來的幸福。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