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小的時候,內向是個帶有貶意的形容詞,與陰暗、不善交際離不開關係。等我長大了,內向卻有趣地微微傾向成為讚美的形容詞,成為了深度與內涵的近義詞。我也不太清楚走向改變的原因,只知道現在十個人入面有六、七個都會說「其實我係個內向嘅人」,雖然明明這些人總是很social,有些還活在鎂光燈之下,坊間說這些人可能是「外向型內向者」或是「高敏感人士」。Anyway,多得這樣的轉變,我好像也能心安理得地「摺」起來,不再會有人皺著眉頭想要你轉變。
我的內向和這些人的內向不太一樣,有些人內向,但因著某些原因如工作、對社會的責任、生命的呼召等等,會勉強或是說服自己繼續頻繁地與世界接觸,我卻不能。我只要一想到要做這些就會覺得好大壓力,也很不開心,感覺要抑鬱死了。於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比較自在與開心,我總是盡量減少與人相處,或是有距離地交往,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生活。
現在呀,我真的過得很愜意。
偶爾看見某些朋友,特別說其實自己也是內向者的人,為了一些高層次的目的而不斷做著與人交流的事情,像早前我曾參與〈北島〉(北區的社區雜誌)的籌備工作,會中各人都努力提出希望能為社區做的事(他們是無償的啊),這些人背後彷佛都有著光環,整個人在閃閃發亮,令我有點不好意思。
每到這樣的時候,我都會想,我只是為了自己而活,是不是太自私了?
同樣的情緒也發生在社會動盪的時刻,我雖然也會發聲及走出來,但永遠是散戶,而且單是那樣已經讓我覺得很疲累,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可以就那樣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靜悄悄地活到死就好了。換轉在古時,我應該會是隱居起來的人吧(不過首先我得生為男人才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我無法加入組織或者成為甚麼行動的核心成員,對我來說,那樣需要的能量實在太大,我沒有信心自己能堅持。
有時看著別人的犧牲與付出,我也會想,我是不是太窩囊了?我是不是對自己太好?我是不是也應該為「大我」再做多一點點?
對於活了29年的我來說,我並不怕活得內向或是無甚社交。「好驚冇朋友」這樣的情緒也就只有在需要朋輩認同的青少年時期才會出現,現在應該大部分人也是寧願沒有朋友,也不想把時間留給不是朋友的人吧。只是偶然會忍不住想,內向令我只願活在自己的伊甸園之中,這樣到底有沒有問題。人應該順從天性自在地活,還是為了大義該要違反/戰勝自己的本性? 我沒有答案。
不過今生我應該只能順從天性而活了,我太怕情緒崩潰的模樣。
我沒有資源,也沒有信心能修復好一旦碎掉的自己。
衷心感激那些願意放下自我,發光發熱的人,你們……真的太偉大了。
當然如果神的創造能剛好讓每個人都只需要成為自己就好了。讓喜歡成為主角的人擁有耀眼的才能;讓喜歡安靜的人樸素地活著也可以有所貢獻,這樣才真正妙哉。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