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藝術 ── 反戰的日本人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一段法語句子,成為了「風起了」這一套日本動畫電影的牽引。

這一小段詩句是出自一位法國詩人保羅‧瓦樂希的著作《海濱墓園》。

2008年,「幽靈公主」上映前,宮崎駿宣佈這是他最後的作品。這套電影雖然保持一貫的奇幻,卻突破了以往清純的風格,畫面表現得比較血腥和暴力。2013年,對於他一而再稱「風起了」是退休前的最後一部動畫電影,也不敢到意外。然而,「風起了」卻屏棄了他最善長的架空故事方法,將軸心改編自日本作家崛辰雄的一本小說《風起了》,並以真實的故事人物和寫實的描述方式繪畫出主角的經歷。
這部動畫電影上映後,同樣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了日本的電影市場,成為票房冠軍。然而,較令人感到訝異的,就是大眾對於這套動畫的評價趨向極端兩面。部份日本人認為他背叛了整個民族,公然毫無保留地批判二次大戰中日本的罪行。然而,其他國籍的人仕卻認為宮崎駿為了日本戰事的暴行找到了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或許,宮崎駿給予人的一般印象,就是環境保護意識極強的人。每一套製作的動畫片中也包含了珍惜大自然的思想和意念。不過,如果曾經拜讀過宮崎駿的兩本回憶錄(好歹這也是一個書評的專欄,始終也要介紹一下值得眾人閱讀的書籍喔),就會瞭解多一點他的思想和獨特的哲理。(按宮崎駿所說:如果我是一名環保份子,就不會狂抽煙了。)

宮崎駿的父親是靠著裝嵌零式戰機武器而發財的人。他認為他的父親敢於為了戰事而發大財,卻不敢為了國家和夢想而捐軀,而且,更沒有為自己過往的劣行感到一絲愧疚。宮崎駿一直認為日本政府沒有深切反省。他看著日本天皇在戰敗後在大街上走,人民都抱頭痛哭,跪地求天皇原諒的影片,就不禁詫異道:「應該跪地的人,不是日皇明仁嗎?」在「風起了」裡,主角崛越二郎和那位逃亡的德國人也清楚表達出宮崎駿的想法:如果日本跟其他國家開戰,日本就要滅亡了。

很多人也感到奇怪,既然他是反戰人仕,那麼,為什麼他會以日本神風敢死隊的零式戰機作為題材呢?又為什麼「風起了」這套作品沒有以往大量華麗的戰爭場景和畫面,取而代之的,是淡淡地以夢境的虛幻場面交代就算了呢?

只要我們細心翻閱他的作品,就會發現他一直以來也抱持著這個訊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人與大自然之間的戰爭、人與動物之間的戰爭,一切也是徒然的,因為所有物種也是屬於地球的一部份。有終結的時候,也有重新開始的機會。我們互相利用,是為了生存,只要我們懂得應用在正途上,否則,就算是一只線條優美的酒杯,也可以成為殺人凶器。一顆純潔的心,就可以創造出純粹的作品。夢想,是可以飛行直往天際,也可以被利用成為墜落人間的器具。

香港的一般觀眾走進電影院,都是一心期望電影充滿娛樂性。簡單地說,就是希望沒頭沒腦地看一套電影,享受一下觀感上的刺激就滿足了。難怪「風起了」未能得到香港人的青睞,並一致地以沉悶去批評這套需要用心欣賞;用腦思考;用情去感受的藝術性甚重的作品。一般日本電影的節奏緩慢,劇情的推進也有點類聚,鏡頭固定在某位置或動作表情上,用上十數分鐘的時間去拍攝。不過,「風起了」卻沒有採用這種方式去製作,也沒有冗長的對白,亦沒有震撼的鏡頭畫面,卻每一幅畫面充滿了細膩的感覺。

這可以說是我對宮崎駿先生為之讚嘆的事情。原來,他的哲學思想也可以透過動畫畫面去充分表現出來;原來,動畫也可以用淡淡然的描繪方式去觸動人心。如果,他真的以「風起了」作為告別作,這將會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就正如「風起了」一樣,沒有拖拖拉拉的場面,沒有一言一語地解釋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明快地開始,簡潔地結束。

其實,觀賞一套影畫戲前,可以做一點資料蒐集,有助於理解整部電影的內容和導演編劇的思想。當然,如果你只希望消磨一下時間,燃燒一下青春,就去看那些劈劈啪啪,打完第一集,然後劈劈啪啪,打完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這類型的電影。請不要浪費了戲院的座位和破壞了戲院裡的氛圍。那些邊看戲,邊喊悶,然後又玩弄手中電話的人,就只能瞭解某程等級的電影劇情和製作效果,因為這種人的思考程度就只能達到某一個層級。

有這樣的人,就營造出這樣的社會。

那麼,香港是屬於哪一個級別呢?
標籤: 電影  日本  文字  文化  生活  藝術  宮崎駿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