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尋常的中學老師,
確診罹癌之後, 展開他非比尋常的人生…
人
男主角在學校教化學,他的個性就和他任教的科目一樣,加什麼物質就起什麼反應,是個一板一眼的中年男子。太太在當地的小公司當會計,朝九晚五生活單純,工作之餘也把家打理得井然有序,尋常而且簡單的生活,也就大家印象中已婚職業婦女的樣子。他們有一個青少年兒子,除了略帶口吃顯得自信不足,其他方面表現得像個乖孩子,事實上他也是。
主角課餘時間會去洗車房打工補貼家用,一家三口稱不上中產階級的家庭,倒也某種程度上符合美國人的生活精神:努力工作,自給自足。當然,整套劇不只這三個人物,經由事情的發生,人物也開始變多,於是發生了什麼讓這些尋常人物開始非常生活?
事
主角確診罹癌,和一般家庭一樣,造受精神打擊需要調適心理,還需要一大筆可觀的醫藥費,他其中一位學生,遊手好閒的青年,給了他一種生活上的刺激──運用化學專長製作毒品。主角心中盤算著這個偏門可以大幅度緩解來自醫療的經濟壓力,起初,他的目標是「做到夠了就不做了」,不過,事情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獨自完成,包括他的學生助手,加上販售必須與其他人交涉,人物變多變複雜,事情也就漸漸不再單純,越來越身不由己,失去控制。但是,也埋下一處伏筆,真的只是身不由己?
物
一開始是為了錢,失去控制也是因為錢,主角漸漸像個專業毒販,只有製作絕不吸食,要說他是專業能力超群也好,本著良心開創他這番身不由己的事業也罷,他所製作的冰毒,品質與純度遠勝坊間流通的次貨,也因為他的化學知識,大幅降低製毒的成本,這種低成本,高純度,短時間內便帶來巨額的利潤,他並沒有像《盗亦有道》一樣,開始換車又換房招人耳目,但是,這門生意圈子很窄,突然出現這種一流貨色,自然引起犯罪集團的注意,發展到這樣的階段、規模,再談怎樣可以低調,甚至回頭路,為時已晚。
點
本劇故事的特色,也是它在我心中描繪格外生動之處:每個人都有些瑕疵。
這種瑕疵不只是缺點,而是壞。潮濕的浴室稍不留意,霉斑悄悄的蔓延開來,那種壞也是一樣的,在特定的環境之下便會全面啟動,本來是人前眼裡的好人,開始做一些顛覆印象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周圍人偏向相信自己的印象──他不是化學老師嗎?怎麼可能販毒?
故事沒有打算勸世醒世,不應該為非作歹、歹路不能行,準確的說這些並不是故事最想要表達的意識形態,如果勸世的氣息強烈的話,很容易超前劇情,聯想出結局;取而代之的是它直接演給我們看,吸引人產生慾望,想要知道後來,想要知道結局。這是編劇的一把精巧的鉤子,勾起慾望但不會受傷。
情節裡的壞幾乎是一個事實,某種程度上這套劇傳達的是成人觀點,如果採取良知的的角度觀賞它的灰色道德觀,這將會是一個痛苦的觀賞心態。相似的意識形態,在賈樟柯的《天注定》也可以看見,人有時候透過生活,透過看劇反思、成長,平常心看待這套限制級的劇,我認為比較能夠感受到精采。另外,如果只看到有個人自己製毒發達了,那有點可惜,它想表現的意識形態與人生觀遠比製毒故事豐富,一句話濃縮其豐富,也回到我之前描述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些瑕疵。
製作上的特色,這套劇的畫面是值得留意的,有的段子故事說得很緩慢,某些特寫畫面,狼蛛在地上爬、洋娃娃飄在水池上,攝影構圖和剪輯預留,就像是給觀眾稍微發揮想像力的時間,聯想什麼?新墨西哥州那樣的地方,地理上人口密度上各種數據上顯示著空曠稀疏,一片遠離塵囂與世無爭的環境,同時又像是犯罪溫床,說它什麼都沒有嗎?卻也什麼都有,再說,老美偏好觀賞的題材,多年來,犯罪題材一直高居前三名,放在新墨西哥州的環境背景,也算是一種創意。
附帶一提:breaking bad 這個詞說白了就是「變壞」,看著主角變壞,有時想推他一把,有時又想拉他一把,觀賞時推推拉拉的感觸,成了一種戲劇張力。
原文發表於【雨木觀後感】,歡迎。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