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自己沒有隨口說說那麼簡單 – 我夢見當旅程結束時 (vol.26, s2ep7)


忠於自己,絕不是隨口說說那麼簡單…

【電影】


這是一部和作家聊聊天的電影,改編自滾石雜誌編輯和一位作家,真人真事的訪談過程。這位雜誌編輯David Lipsky撰寫一本名為'Although of Course You End up Becoming Youself',書中提及當年為期五天的訪談,與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談到關於寫作經驗、熱門與非主流、生活的價值觀,以及做自己的哲學…等等話題,這段對話回憶萃取成《當旅程結束時》的故事。


兩位人物的年紀大約落在30-35歲,雖然側重於文字工作者的生活、想法,而且一直在講話,表現上聊得有點無聊,不太具有戲劇效果的電影,但是,兩人聊天的內容,例如:忠於自己的信念,有時候堅定,有時候難免猶豫,不只是文字工作者而已,延伸至其他領域的人也會來到相似的徬徨路口。

另外,兩位主演Jason Segel和Jesse Eisenberg將原型人物揣摩得出色,容易明白他們想要聊的東西,所以,它是一部雋永、對話平易近人而且會讓人想一想的電影。


【隨筆】


有一位認識多年的好朋友推薦我觀賞《寂寞公路》,他推薦的動機單純,但是讓我感動,因為我是文字工作者,他覺得我看了這樣題材的電影,應該會有許多收穫、感觸。另外,他提供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切入點──遇見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像是走在前面的自己。我看完之後明白那個切入點,但是其他的地方引起我更多的感觸,所以好朋友和我的想法不同一點也不要緊,一部電影可以引起不同的觀點,它的內涵已經不言而喻。

遇見未來的自己


如果我們是幸運的,在生活中確立追尋的目標,甚至已經出現某個指標性人物可以參照,好比說想要和爸爸一樣有肩膀,和經理一樣今天不進辦公室就可以不進辦公室,和OOO一樣看起來都不會變老,無所謂怎麼樣才是像樣,怎麼樣是膚淺,那是某種期望,甚至估算自己有可能達成,我認為在心中出現如此目標人物,是幸運的。


既然目標人物出現,那麼…如果有機會可以和他對話,我們想跟他聊什麼?我認為不外乎一個大方向──你到底是怎麼辦到?這份好奇是普遍存在的,電影裡雜誌編輯有工作,他自己也嘗試寫書,想過能否寫一本聲名大噪的代表作,他想過並且他也做了,只是沒有獲獎肯定;他訪談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新出爐的文學獎得主,而且…只比他大四、五歲。五天專訪的機會,雜誌編輯當然好多話想要請教,某種程度上像是遇見未來的自己。這一點讓我聯想到一段回憶…


魔獸世界


幾年前我沉迷於一個大型網路遊戲,有一個印象深刻的遊戲任務,我控制的角色必須挑戰某個我打不贏的怪物,但是不用擔心,因為任務說明指出將會有一位強力的助拳人幫助我。當時我的角色等級60,到了任務現場怪物好兇,我的角色拼鬥得非常吃力,就在快要失敗的時候,果然出現了一位強力幫手,他的等級80,藉著他的力量,很輕鬆的幫助我完成任務,而且他還說了一些高深莫測的、我看不懂的對白,我沒有多想,因為我也無法多想,只知道任務完成了。


遊戲持續了幾週,我的角色升到等級80,接到另一個任務必須去幫助弱小,居然是回到相同的地點,看見一個等級60的角色,那不就是過去的自己嘛!任務輕鬆獲勝,因為情節安排,我的角色開始自動說話:「有朝一日你也會變強…」,尋常的說一些勉勵的對白,那位等級60的角色似乎聽不懂,於是乎消失在遠處。


經驗誠可貴,勇敢前進價更高


如果我們有一個超現實的機會,就像遊戲裡的任務,遇見未來的自己,或是過去的自己,我們會想聊什麼?又想知道什麼?想像兩方都是自己,自己怎麼會吝惜於自己,一方敞開心胸的分享、提醒,另一方吸取經驗,趨吉避凶,這都是可以想像的,但是,但是誰也主宰不了誰,知道了很多,終究還是得自己勇敢的走過去,才到得了。


平衡自己


電影裡編輯與作家有很強烈的價值觀碰撞,編輯認為最理想的方向是做出受歡迎而且有內涵的東西,他們談到流行音樂、商業電影,編輯舉了'Die Hard'當作例子,兼顧市場與內涵,刺探作家的看法,甚至嘗試說服作家;作家表面同意,心裡面卻不是這樣看待。對我來說,那像是有人告訴我們如果鞋子不透氣,可以拿剪刀剪幾個洞就透氣了,我們不會說對方想錯了,但是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作家認為忠於自己很重要,為此他提出穩固的描述,寫書像是養育孩子,必須好好留意,因為作品受到歡迎而於有榮焉,他認為這樣很OK,但是將光環套回自己身上,自己寫了大作,或是自己洞悉大眾的喜好,他則認為這是不對的。


電影最為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上述的碰撞,編輯的觀念太過於徬徨,作家的想法太過於理想,雖然我是局外人,但我不是一副局外人的口氣,說這個太怎樣,那個太怎樣。兩位人物交換意見,在彼此心裡面留下痕跡。這兩個不同想法的人,誰也不是誰的未來昔日,藉由還算禮貌的對話,平衡了彼此過偏的想法,忠於自我很重要,但也不需要那麼不食人間煙火;想要受歡迎又有內涵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但也不需要為了受歡迎而做太多自己不願意的事情。


他們沒有因為對方而徹底改變自己,透過對方的想法,讓自己再想一遍相信的價值觀,我認為這是難能可貴的際遇,因為成年人面對觀念碰撞的時候,不完全是說接納就接納,一段話能夠讓自己好好的想一想,已經足夠證明那段話的份量,進一步說,如果我們可以培養自己,有能力帶給別人一段話,或是傾聽一段話,我想那都是福氣,也是人生旅途中值得一生懸命的信念。


原文發表於雨木觀後感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