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連續劇筆記


經典之所以經典,不只是它出自名家之手,更是它的內容對於不同世代的讀者都可以產生真切的感觸。


【電視劇】


這是一套經典文學改編而成的英國影集,以六集迷你劇播出,描述十九世紀初俄法交戰,俄國四個貴族家庭的故事,透過烽火兒女側寫歷史,也反映當時俄國的社會文化。


這套BBC製播的《戰爭與和平》,預告片》就可以看得出它是一部大戲。Paul Dano, Lily James, James Norton領銜主演,他們的角色也是這個故事最重要的三位人物:皮耶、娜塔莎和安德烈。三位演員將角色的性格揣摩得非常好。六集的長度與原著小說的六個章回,順序、情節大致吻合,拍攝畫面優美,服裝設計精緻,對白盡可能的貼近原著(畢竟是英文對白表達俄文原著),延續了BBC的製作水平,它是一套有內涵的電視劇。


此外,《戰爭與和平》的經典之所以經典,不只是它出自名家之手,更是它的內容對於不同世代的讀者都可以產生真切的感觸──戰爭時人們如何,和平時人們又會如何。可是經典也有經典的哀愁,雨木和一般大眾相同,看到標題覺得很生硬,尤其閱讀厚重的原著,想想就覺得累,但是這個改編的影音版本可以縮短經典文學與大眾之間的距離,也像是陶冶性情的「懶人包」,值得觀賞。


【雨木隨筆】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個網站,它好像叫作太多東西要改,那就改天吧。雨木現在有相同的感覺,無論哪一個版本的《戰爭與和平》都有太多東西可以分享,可是不行那就改天吧。上一段說到經典之所以經典,不只是它出自名家之手,更是它的內容對於不同世代的讀者都可以產生真切的感觸,雨木最深刻的、也是最為主觀的感觸在於三位主要人物身上,身上有一些再怎麼世代更迭都不會改變的東西,因此似乎跨越時空來到我們身邊,他們是Andrei Bollonsky, Natasha Rostova and Pierre Bezukhov。


Andrei Bolkonsky
Andrei Bolkonsky(以下稱之安德烈)雖然身為貴族,但是擁有一顆平凡的心。戰亂的時候他願意報效國家,服從軍令有責任感,縱然隸屬俄軍的安德烈打不贏拿破崙的精銳之師,他依然是將帥倚重的人才,越是多看他一眼,越替他嘆息生不逢時;和平的時期,安德烈在家裡尊敬父親,友愛妹妹,男大當婚他就婚,長子該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因此,年輕的安德烈已經接受過重大人生經驗的洗禮。直到上天讓他遇見愛情,他像是回到一個大男孩,期待、興奮,對他的好友說自己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跳開來說,我們應該都認識像安德烈這樣的人。


我們生活周遭有許多像安德烈這樣的人,像是一種模範大男孩的代表,年輕有為,安分守己,體貼而不浪漫,溫柔而不多情,縱使有時候覺得呆了點,但是他們是值得信賴的男孩子。性格驅使他們執拗一些…純真的東西,可能是人家說他們沒出息、沒肩膀、不孝順…雲雲,他們還蠻介意這方面的被誤解,而在故事裡,安德烈本身與Natasha Rostova(以下稱之娜塔莎)接二連三美麗的誤會,讓安德烈氣得頭上長角,也是很純真的反應。有意思的是這樣的好男兒一旦有幸在歲月裡覺悟,往往會產生大器的蛻變,比方說被認為沒出息、沒肩膀、不孝順,也許低落賭氣一陣,經過一段時間,他們還是可以體會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變得更加成熟,而安德烈在故事裡寬恕他的情敵,雖然造化使他英雄氣短,好可惜,但是他在歲月裡獲得的啟發,很動人。


Natasha Rostova
娜塔莎也是貴族身分(《戰爭與和平》的重要人物都是貴族),戰爭的時候,女性人物除了擔心,也只能擔心,做不了什麼事情,也許是托爾斯泰描寫當時俄國社會文化就是如此,也許是他個人的觀點,不管怎麼樣,戰時的娜塔莎顯得扁平,但是在和平時期,娜塔莎格外立體,她愛她的家人,有心事會跟媽媽說,跟表妹說,但是許配之事,她有她自主的感覺,不能輕易被安排、被妥協。娜塔莎非常漂亮,天真帶點傻氣的待人,並且在乎關心她的人,但是她不會以亮麗的外型在上流社交圈穿梭起舞,因此,這份氣質讓動機良善的男孩子珍惜她,邪念的男孩子更想得到她。


依然是造化弄人,或許說托爾斯泰太會捉弄人物。娜塔莎最精彩的情節是被愛情撩動,背棄了與安德烈的婚約,雖然到頭來一場空,但是娜塔莎因此羞愧至極,身心靈重創,情節除了令人拍案叫絕之外,故事再一次出現貫穿世紀的感受,一百多年前的俄國小說裡面這樣寫,一百多年後全世界的女孩心裡面依然有相似的感受,為了愛情和自尊做到什麼樣的程度,也許不同的年紀和經驗會有不同的表現,但是內心裡沒有任何一個程度是誇張離譜。有時候,銘心刻骨的東西,它是沒有譜的,也就無所謂離譜。


Pierre Bezukhov
Pierre Bezukhov(以下稱之皮耶)是《戰爭與和平》最靈魂的人物,他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要說他出身平凡,卻又是貴族的私生子。他身上透著一種難,像是胡不了的麻將,南風打出去還是難。皮耶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同輩之中,他像個奮起的青年,但他不是,只是像而已。皮耶有他小小的哲學、理學,認為世界應該是那樣轉動的,他還來不及看見世界,世界就已經給他太多太多讓他招架不住的挑戰,論資排輩陰錯陽差繼承了爵位,名利場建立的婚姻關係,國家發生戰亂,世界完全不照他想像的節奏轉動,他的心開始徬徨未來,甚至迷失自己該何去何從。


用現代的話來說,這樣的人像是碎片散落在他自己的夢中,也沒有所謂好或不好,但是如果有一股重大的人生打擊,反而不會粉碎他,他將會把自己拼湊起來,走出一番天地。沒有人知道自己會不會遭受重大打擊,也沒有人會自己去找重大打擊來打擊自己,然而,在故事裡皮耶遇到了兩次,一次是戰爭讓他走過死亡的幽谷,另一次是愛情讓他改變自以為的處世觀,他把自己拼湊起來脫胎換骨,從藝術的角度看待,實在替他感到慶幸、萬幸,但是平心而論,皮耶的人生真的飽受委屈,too much!


戰爭與和平
許多著名的作品都有一個相同的看法,凱旋而歸沒有所謂的戰爭英雄,真正的英雄都已經光榮戰死沙場。脫除這個說法尖銳的外衣,它其實只是想描述戰爭非常現實、殘酷的一面。但是,《戰爭與和平》不完全如此,它有特別的地方──殘酷之中帶有溫暖。


戰爭的時候人們會如何,和平的時候人們又會如何,而不是戰爭與和平當作對比,人們傾向這個,不喜歡那個。戰爭是殘酷的,故事沒有否定這一點,但是它更想嚴厲的說出,即便殘酷、代價,甚至一輩子無法治癒的後遺症,戰爭仍然是一個特殊的機會砥礪一個人的性情,體驗自己恐懼的事情,在委屈之中成長、寬恕曾經恨之入骨的人事物,明白…如果真的撐過來的話,明白生命的意義。同樣對於和平,故事也沒有否認人們需要穩定平安的生活,需要和平,但是它還著墨安逸生活會發生的鳥事,像是吃飽太閒才會做的事情,腐蝕一個人的心靈,換句話說,和平也有它慢性殘酷的毒素。


戰爭與和平保有相同的概念,轉化為不同的情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戰爭可能是公司之間、家庭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深受其擾的一段時間;和平可能是安逸的生活,也許太安逸了,恆溫的感覺使得衣食無缺,但是缺乏生活的熱誠。不管怎麼樣,這些是再次接觸經典得到的啟發,也願你找到讓你願意愛的人事物,陪伴你走過任何形式的戰爭與和平。


原文發表於雨木觀後感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