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需要很大的勇氣
無論投資、追求女生、離開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環境或人都需要勇氣。投資要「止蝕離場」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日常生活更多聽見的是:「我已經花了很多心血和心錢在這個人身上,怎麼捨得離開?」「我已經為這家公司付出了很多青春,怎能說走就走?」假如將我們的人生分為已發生的(無法改變的)和還未發生的(還能改變的),理性能輕易告訴我們,別再浪費時間了,過去無法扭轉,我們只能活好現在,活好將來。若果現在不果斷離開,將來回望只會有更多的後悔和不好的回憶。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為甚麼執行起來這麼難呢?
「沉沒成本」在作怪
小編在大學唸心理學時學會了很多所謂的「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是人們因主觀感受影響對現實認知的偏差,導致無法做出理性決定。其中一個有名的認知偏差就是「沉沒成本」(Sunk Cost Bias),假設你在咖啡廳點了一杯很難喝的飲品,你不想把它喝完,但你還是會想:「雖然這杯飲品真的難喝極了,但我花了$45元,不把它喝完太浪費了。」「沉沒成本」無處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決策力。
為何我們會被「沉沒成本」影響?
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其一,人類的天性——害怕失去。有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主觀地認為損失更加是一件「大事」。損失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收益帶來的正面影響的兩倍。舉個例子,你參與一場賭局,假設勝負的機率各是50%,而勝利會為你贏得二十元,但輸掉會令你失去二十元。用機會率計算,參加賭局和不參加賭局的機會率應該是一樣的。但事實是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不參加,因為失去二十元的預期痛苦感大於得到二十元的預期快樂。因此面對「沉沒成本」,如果我們果斷「止蝕」,也就是代表我們承認自己「蝕」了。其二是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總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我在這個人身上付出了這麼多時間,我不可能是錯的,他是一個值得我投資的人。也許他對我不好是暫時性的,只要我留下,將來我一定能證明自己是對的。」
怎樣才能變得更理性?
對付認知偏差有很多方法,其中之一是冥想訓練。心理學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在2014年刊登的一篇研究發現,冥想訓練能有效幫助人們對抗「沉沒成本」。兩組實驗參與者中的其中一組參與了一個冥想訓練,然後兩組實驗者均需要完成一個有機會受「沉沒成本」影響,需要做決定的任務。實驗中的冥想訓練的內容主要是帶領參與者專注於當下的呼吸節奏,感受自己呼吸時的生理變化。實驗發現完成了冥想訓練的一組有更多的實驗參與者能夠不受沉沒成本的影響,做出理性的決定。
冥想協助我們活在當下
人生很多的後悔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作出理性的決定——「想起來真後悔!為甚麼我當初遲遲不肯離開那個不愛我的人呢?」而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理性的做出當下最正確的決定,是因為我們被那無謂的過去或將來綁住了,動彈不得。我們都是人,有後悔是必然的,無法時時刻刻做出理性決定也是正常的。但我們還是可以盡力不讓自己受主觀感受而做錯決定。冥想透過讓我們專注於當下的感覺,協助我們更習慣活在當下,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好的決定。
Reference:
HafenvbrackHafenvbrack, A., Barsade, S., & Kinias, Z. (2014). Debiasing the Mind through Meditation: Mindfulness and the Sunk Cost Bias [Abstrac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369).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5657523_Debiasing_the_Mind_through_Meditation_Mindfulness_and_the_Sunk_Cost_Bias.
無論投資、追求女生、離開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環境或人都需要勇氣。投資要「止蝕離場」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日常生活更多聽見的是:「我已經花了很多心血和心錢在這個人身上,怎麼捨得離開?」「我已經為這家公司付出了很多青春,怎能說走就走?」假如將我們的人生分為已發生的(無法改變的)和還未發生的(還能改變的),理性能輕易告訴我們,別再浪費時間了,過去無法扭轉,我們只能活好現在,活好將來。若果現在不果斷離開,將來回望只會有更多的後悔和不好的回憶。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為甚麼執行起來這麼難呢?
「沉沒成本」在作怪
小編在大學唸心理學時學會了很多所謂的「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是人們因主觀感受影響對現實認知的偏差,導致無法做出理性決定。其中一個有名的認知偏差就是「沉沒成本」(Sunk Cost Bias),假設你在咖啡廳點了一杯很難喝的飲品,你不想把它喝完,但你還是會想:「雖然這杯飲品真的難喝極了,但我花了$45元,不把它喝完太浪費了。」「沉沒成本」無處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決策力。
為何我們會被「沉沒成本」影響?
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其一,人類的天性——害怕失去。有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主觀地認為損失更加是一件「大事」。損失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收益帶來的正面影響的兩倍。舉個例子,你參與一場賭局,假設勝負的機率各是50%,而勝利會為你贏得二十元,但輸掉會令你失去二十元。用機會率計算,參加賭局和不參加賭局的機會率應該是一樣的。但事實是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不參加,因為失去二十元的預期痛苦感大於得到二十元的預期快樂。因此面對「沉沒成本」,如果我們果斷「止蝕」,也就是代表我們承認自己「蝕」了。其二是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總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我在這個人身上付出了這麼多時間,我不可能是錯的,他是一個值得我投資的人。也許他對我不好是暫時性的,只要我留下,將來我一定能證明自己是對的。」
怎樣才能變得更理性?
對付認知偏差有很多方法,其中之一是冥想訓練。心理學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在2014年刊登的一篇研究發現,冥想訓練能有效幫助人們對抗「沉沒成本」。兩組實驗參與者中的其中一組參與了一個冥想訓練,然後兩組實驗者均需要完成一個有機會受「沉沒成本」影響,需要做決定的任務。實驗中的冥想訓練的內容主要是帶領參與者專注於當下的呼吸節奏,感受自己呼吸時的生理變化。實驗發現完成了冥想訓練的一組有更多的實驗參與者能夠不受沉沒成本的影響,做出理性的決定。
冥想協助我們活在當下
人生很多的後悔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作出理性的決定——「想起來真後悔!為甚麼我當初遲遲不肯離開那個不愛我的人呢?」而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理性的做出當下最正確的決定,是因為我們被那無謂的過去或將來綁住了,動彈不得。我們都是人,有後悔是必然的,無法時時刻刻做出理性決定也是正常的。但我們還是可以盡力不讓自己受主觀感受而做錯決定。冥想透過讓我們專注於當下的感覺,協助我們更習慣活在當下,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好的決定。
Reference:
HafenvbrackHafenvbrack, A., Barsade, S., & Kinias, Z. (2014). Debiasing the Mind through Meditation: Mindfulness and the Sunk Cost Bias [Abstrac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369).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5657523_Debiasing_the_Mind_through_Meditation_Mindfulness_and_the_Sunk_Cost_Bias.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