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三蛇肥」
香港素來有食蛇的文化,為廣東菜的一味。而在50、60年代,香港的蛇店臨立,而蛇羹也是香港市民在冬天的平民補品。
香港冬天的天氣又濕又凍,但大部分市民均是窮苦人家負擔不起暖氣,因此吃蛇便是他們冬天保暖的好選擇。香港常見的蛇羹多由三蛇(飯鏟頭、金腳龍、過樹龍),有時也會有三索線及百花蛇,共稱五蛇作羹。加上雞絲、木耳、冬菇等入羹,便成為了最常見的太史五蛇羹,有治癒風濕痺痛、舒筋活血的作用。50、60年代的時候,每碗蛇羹只賣一蚊至兩蚊,不但可以在蛇店吃,一般酒樓也有售賣。
除了平民化的蛇羹外,酒樓更有較名貴的蛇宴。「黑鵝絲燉五蛇」、「酥炸五蛇丸」、「生炒五蛇絲」等等,每席40至100元不等。有些蛇宴會配上貓肉及烏雞,合稱「龍虎鳳」,有時也會與菓子狸、狗肉及黃猄同食。
食蛇文化除了是香港飲食文化中一員之外,更在香港發揚光大。不少北方人、日本人在港初嘗蛇羹的滋味。也許現在我們冬天已經不需要食蛇保暖,而我們也更喜歡碗仔翅。但不少食蛇王還是在城市中的一角炮製熱辣辣的蛇羹。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