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識.社區探秘】摩羅街的由來與賣豬仔??

港識多史 於 20/03/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如果喜歡我們的故事,比個like我地啦
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了解摩羅街前,要先了解「摩羅」。此詞來源各說紛紜,有說由 Moor 一字演變而成,亦有Moro、Mouro等說法,均意指來自北非的伊斯蘭教徒。由於印度人同樣膚色黝黑、信奉伊斯蘭教,加上古時自稱「婆羅多」,港人便音譯為摩羅。

當印度仍屬英國殖民地時,相當多印度人來港謀生,除了富裕的商人之外,更多的是當兵、當警察、做看更、做海員和開設小食店。開埠初期,來當警察的印度人需要宿舍居住,便在警署旁邊興建警察宿舍。1857年,新的宿舍隨警署在奧卑利街啟用,原址則由發展商建成街道,中下階層的印度人大多聚居於這條街上。觸目都是纏頭的白衣人,自然被稱為「摩羅街」。
到1860年,摩羅街又有了新發展。當時廣東四邑地區發生土客衝突,居民因爭奪資源而爆發大規模械鬥。原藉開平的香港富商譚三才憑借政府關係,暗中招募百多名曾在軍中服役的印度兵,配備新式洋槍支援新會鄉里。結果被客家人打敗,傷亡過半,留居香港的家眷失去家庭支柱,唯有向政府求助,港英政府於是追究譚三才。作為賠償,譚三才於摩羅街以南、山坡較高處建設「摩羅上街」,原址則改稱「摩羅下街」。當時小學更採用「摩羅上街,在摩羅下街之上。摩羅下街,在摩羅上街之下」為教材,傳誦一時。

那麼現在的摩羅街又有什麼特色呢?
「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我把所有的財寶都放在那裏了。」現實中當然沒有海賊王,但是摩羅上街絕對是尋寶之地,只要你夠眼光,隨時找到乾隆用過的筷子!整段摩羅街不太長,可是要尋寶的話卻要花上一整天,因為街道兩旁有店鋪,街上又有檔位,擺滿林林總總的古玩,你會看見毛主席向李小龍揮手、孫悟空大戰麒麟、又或者Air supply與孫悟空對望……

摩羅上街充斥香港、中國和西方的文化混雜,文化交錯的景象不就是中西合壁的香港嗎?去完摩羅上街,往樓梯直上可到文武廟參拜一下,這裡香火鼎盛,不妨到內參拜一下,說不定願望成真!


然後可以到荷里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PMQ元創方),這裡已更新為一個藝術地標,在這可以弄一件fashion旗袍、吃一個港式下午茶、或者拍一些文青照片。



[url=https://scontent.fhkg4-2.fna.fbcdn.net/v/t1.0-9/17309179_1375415152520531_8750490258831970093_n.jpg?oh=8084158bd1675cdb85f51c3b15098767&oe=5932271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