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上的被動閱讀 - 夕筆語

由細學到大,健康又愉快。筆者於數個月前做過一份功課,寫了一篇文章,當中有一個論點是說著所有立法管制的措施只能治標,要治本必須從教育入手。筆者有一個比喻,一輛汽車無論被改裝得如何完美,內部引擎性能多麼優越,要是沒有車匙,只是一堆流線型的廢鐵。

早前看了一則關於中國政府草擬《全國閱讀促進條例》的新聞,立法閱讀是硬措施,這鐵定能讓人多看點書籍,但對於提高本身閱讀興趣無幫助。想當年,筆者的中學實施了「午間閱讀」的政策,筆者視之為「午間服毒」,有限的時間內;壓迫的氛圍下;窒悶的空氣中,筆者只能不斷的想:快點完結吧!吶悶得很。

說到興趣這回事,筆者深信人要對於某種事物產生興趣,靠的是自身的「被動式發掘」。甚麼意思?即是順其自然,時機一到,人自然便會對某種知識、某種事物產生渴求。例如:青春期的時候,人自然會對「性」有莫大的求知慾;人在生活中碰上釘子時,很多時候自然會需要哲學的慰藉,筆者有很多朋友都是因為公開考試的失敗而開始思考人生,從而得以改變。

閱讀也是如是觀。現代的人對於閱讀不感興趣,無論如何「逼迫」,也只是徒勞無功。到他們認為自己有需要閱讀時,需求彈性變得elastic,自然就會乖乖的看書去。當閱讀自自然然成為了興趣,人看的書愈是多,就會覺得自己所看的書愈是少。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不是一種抱怨,而是古人跟據事實,對於未來人將會重蹈覆轍的一種客觀分析。

深入地看,中國政府實施這一種政策的心態就跟舊時羅馬天主教庭販賣贖罪券一樣。買了贖罪券能讓自己他朝進入天國,但不用再親自遵守神的十個約;中國政府立法促進閱讀會使國民定量地看書,但只會使到追quota的心態蔚然成風,再看清楚點,又是中國政府最常用的「掛羊頭,賣狗肉」的招數(早見於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中國政府叫世界各國來欣賞他們的「綠化」城市規劃,同時又不斷拆卸中國舊有的傳統建築,也造就了今時今日一大群俗稱的「釘子戶」)。

而對於今天的另一段新聞:「恐怖讀物」熱銷 青少年恐受荼毒,中國政府不但要製造一堆「假閱讀數字」,還要製造「假閱讀興趣」,在中國的贗品果然是最真,真的假不了。作為靈異讀物的愛好者,筆者吁出一口嘆息。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