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須好性》創作班底首度剖析作品 無性戀者阿康:從第二角度認識自己


「我不須好性」的三個詮釋 康:從第二個角度認識自己

雖然三位創作人花了很多心思設計作品,但「半無性戀」對他們而言始終是比較陌生的概念,會否出現無法確切地形容康的情況呢?康回憶起自己剛收到作品的那刻:「這個作品很『我』—— 我感受到班底花了很多心思去緊扣我的故事。我很欣賞他們除了把我分享的想法和經歷演化成音樂、影像,還把自己觀察到的、其他與我有關的元素加入在作品之中。記得第一次觀看時,我像是在以第二個角度認識自己。」另外,問及康最喜歡的作品部分,一向含蓄的康更稱讚道:「『我不須逼你聽』是我最喜歡的歌詞。於我而言,一段關係裏不應該有『我逼你』或者『你逼我』,因為對錯贏輸的概念根本不存在。」

康回憶第一次觀看作品那刻,指「感覺像是在以第二個角度認識自己」。問及康最喜歡的作品部分,一向含蓄的康更表示「我不須逼你聽」是他最喜歡的歌詞。他認為在一段關係裏,「對錯贏輸的概念根本不存在」。(圖片來源:《我並不須好性》MV)

正如歌名《我並不須好性》中,「好性」與「好勝」有語帶雙關的意味。在感情世界中,無性戀者的「不好性」,似乎會成為他們與伴侶的衝突位:在親密關係中要「好勝」地保存自我,還是「不好勝」地互相磨合?當面對社會主流價值時,這種「好勝」又意味著什麼呢?康提及過去自己曾因堅持無性戀者身份而失去一段關係時,強調自己不看重贏、輸:「那時的我有輸有贏,同時亦無贏無輸。」而同為性小眾的Zelos,在創作歌詞時,對「好勝」的看法卻帶點無奈:「同為性小眾、男同性戀者,曾經我是很想贏的。想贏所指的不是得到全世界的認同,只是不用經常向『主流』解釋自己。但我深知這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尚未得到太多關注的無性戀者,所以我們只可以無奈地安慰自己『不須好勝』,令自己更解脫、更自由。」

有別於康的不重視贏、輸與Zelos的自我解脱,Chloe亦加入了「好性」與「好勝」的討論:「『我並不須好性』這句象徵著一種逞強。」她繼續解釋:「這句強勢的句子背後,定必有著很多黑暗的經歷,例如被人因為『不好性』而拋棄、自己因為『不好性』而傷害或勉強了他人等。所以與其說是一句自豪、堅定的宣言,我更認為它至是一句掩飾自卑、掩飾卑微的好勝。」

一句宣言式的hookline,各人有不同的詮釋。事實上,創作班底一方面想說好阿康的故事,另一方面又想融入自己的喜好與風格,創作人與被書寫對象之間必然會有分歧。下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四人在創作《我並不須好性》的過程中,如何互相碰撞、理解與磨合。


延伸閱讀:《我並不須好性》一首歌引發四個人對無性戀者、男同志與性關係的探索與反思
< 1 3 4 5 >
標籤: 音樂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