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手指罅好痕, 一抓一望, 原來生了幾粒小水泡!!!
小編研究的好奇心又來了!
原來手指罅隙或手掌皮膚極之痕癢的一粒粒丘疹或水泡,有些人連腳部皮膚也有,可能是患上汗皰疹!
(註 * 英文名稱,除了Dyshidrosis,尚有:Acute vesiculobullous hand eczema、Cheiropompholyx、Dyshidrotic eczema、Pompholyx和Podopompholyx)
又汗又皰疹, 傳染病嗎?
「汗皰疹」這個病名裡面,雖然有個「汗」同「皰疹」這三個字,但卻跟汗管阻塞和皰疹( herpes )沒有任何關係!
皰疹是由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但汗皰疹跟病毒無關,也不具傳染力, 亦非汗管阻塞所造成。而是從英文 dyshidrosis 來的,這個字起源於 1873 年 Tilbury Fox ,用來描述手指和手掌的反覆性皮膚水泡。 後來因為與汗和皰疹無關, 有學者建議以「急性反覆發作性水泡型手部濕疹(acute and recurrent vesicular hand dermatitis)」一詞取代「汗皰疹」這個字。
汗皰疹即手部濕疹,是春夏天常見的皮膚病,患者多是20至40歲人士,汗皰疹發作時會極痕癢,令患者不停忍不住抓癢。初發時的疹子與皮膚顏色相似,然後慢慢會變成紅色或細小水泡,嚴重時小水泡會集結成大水泡,使患處感到疼痛。也可能影響到指甲的甲床,造成指甲萎縮、變色。
水泡一旦弄穿,便會增加感染風險(通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嚴重時可能併發淋巴結腫大。
一般情況水泡過一段時間(一星期至一個月不等) 便會自然凋榭然後脫皮癒合, 如弄穿水泡引發細菌感染入院的話,病人很多時要接受抗生素、類固醇治療來控制發炎情況。
另外, 許多人在腳部發現汗皰疹時都會誤會以為是「香港腳」, 原因是汗疱疹發生在腳底時,除了很癢之外, 水泡破裂乾掉時會有脫屑的情況,所以被誤認為是足癬(香港腳)。 所以當未分清病況時, 最好還是先咨詢醫生較為妥當。
常見病因:
-真菌敏感:皮膚真菌感染引起之自體免疫反應(id reaction),又稱自體濕疹化反應 (autoeczematization)。 例如患上足癬(即香港腳)或灰甲,當皮膚對真菌敏感,患處就會出現汗皰疹。
-異位性皮膚炎:自小有過敏傾向如鼻敏感、哮喘等; 在天氣轉變如春夏潮濕,便容易誘發汗皰疹。
-接觸性皮膚炎:對刺激物質(如清潔劑、有機溶劑、染髮劑、酸的食物),化妝品、護膚品等成份敏感,或接觸鍍金、鍍銀等金屬飾物後,手部即出現痕癢,或使用新的護膚產品後出事。
-生理或心理上的壓力: 臨床上病人多表示壓力較大、缺乏休息如「唔夠瞓」等。
治療:
一般情況下,使用抗組織胺可止痕、類固醇藥膏可減少發炎徵狀; 約1至2星期可改善汗皰疹,若無效或要改口服類固醇藥物,若病情輕微可向家庭醫生求診,如情況較嚴重如長滿水泡則最好向皮膚科醫生求診。
註: 病人切忌自行剌穿水泡,或使用偏方如浸醋、浸酒精刺激傷口,加劇發炎。
還有的是, 切記不要經常沾水, 這絶對會影響康復時間, 甚至惡化。
預防:
注意個人衞生,盡量保持皮膚乾爽; 若患者容易在潮濕天氣發作,最好保持家居通爽,在濕度高的日子,開冷氣或開抽濕機。
- 若患者或家人有真菌感染,如患上灰甲或香港腳,應及早醫治,以防交叉感染,誘發汗皰疹。
- 腳部患者應盡量要選擇通風、透氣的鞋子。
- 容易敏感人士,如本身已有濕疹,宜控制好病情,以防敏感反應越來越多。
- 平日使用新的護膚/化妝產品時應先進行皮膚測試,在幼嫩肌膚如手背、手臂內側,每日2次、各塗用約30分鐘,連續做5日,沒有紅、腫、痕癢及脫皮等症狀,才適合使用。日常護膚可改用抗敏的產品。
-少碰觸清潔劑或是任何可能會刺激皮膚的物品。例如減少以梘液洗手或酒精搓手。如需使用家居清潔劑, 盡量先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觸。
- 壓力大、休息不足均是敏感發作原因,都市人適當減壓、爭取時間休息也十分重要。
- 適時使用護手霜或是凡士林。不要使皮膚過於乾涸引發其他病患如濕疹等。
希望幫到各位啦!
**誠邀你FOLLOW此BLOG外,分享及推介比你身邊既朋友知啦~
**從事醫療產品既你, 如果想我地幫你介紹產品資料比大眾, 歡迎電郵聯絡我地架!
E-MAIL: sales1@innotronik.net
-----------------------------------------------------------
圖片來源:互聯網
撰文: 細LING 資訊來源:互聯網及台灣醫學雜誌文獻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