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女藝人的名字,打字的時候不喜歡她,因為如果使用她的名字的話,打字會比較慢,她叫吳佩慈。最近在打字的時候,卻會想起她的名字,不是因為倉頡「唔配詞」,而是弄不懂倉頡的配詞準則,以為是開心大發現,傻傻的哄哄自己快樂,然後卻發現,那是創作者對前人的一份敬意。
那天我打了一個「謝」字,想要用配詞填充接下來的另一個「謝」,配詞表裡第二個選項才是「謝」,但我沒有被第一個選項吸引,反而發現第三個配詞,是謝東閔。
不知為何會特別留意這個名字,可能是星期六看了某個節目,謝東閔以行山專家的身份教藝人及觀眾行山常識,諸如行山禮儀,在相遇時,會與互不相識的山友微笑點頭。
謝東閔是近年不算陌生的藝人,常在電視上看到他,最近較有印象的是在《全職沒女》裡演的高琛,與女神Hazel相處相戀的戲份,演得特別入神。
倉頡的配詞居然有謝東閔,雖然算是新晉演員,卻未到大紅大紫,無人不曉的程度。我以為這配詞是自動更新版,起初我還好奇地試一下其他姓氏,看看輸入「林」字時,會不會有林子祥或者林志穎之類的配詞,結果是沒有的,在第二頁有林肯,最後一頁則有林則徐。
我再試一下「劉」,只有五個配詞,果然全部都是名字,但沒有我假想的劉德華,只有劉邦及劉備等古人。後來我又試了黎,的確會出現「黎明」,那是一個時刻,但對於黎明的粉絲來說,也許黎明在倉頡的配詞上的確贏了其餘三個天王。
經過一輪無聊測試後,我才去找了些資料,發現倉頡輸入法早在1976年由朱邦復創製,正式普及的版本可由1982年開始計起,而上述的「謝東閔」是1985年出生的,基本上朱先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他不會把天王巨星的名字作配詞,更遑論只是一個香港年輕演員。
我發現此謝東閔非彼謝東閔,再三翻查下,發覺朱先生的配詞功能別有苦心。他不會公器私用,打「朱」時不會有「邦復」的配詞,除了朱元璋及朱熹等古代名人外,有一個名字叫「朱書麟」,是排在選項第二的,在「元璋」及「熹」的前面,可見這個「書麟」非比尋常。
原來,謝東閔或朱書麟都是對台灣有着舉足輕重的人物,配詞功能會將他們的名字擺放在內,甚至位處古代名人之前,估計是朱先生對這些前輩的敬意。
謝東閔是中華民國第六任副總統(當年的總統是蔣經國),生於1908年,卒於2001年,而當倉頡面世時,謝先生仍然在生,而且對台灣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被譽為「東閔仙」,彰化縣田中鎮外環有東閔路一段至三段,紀念謝東閔。
至於朱書麟則為台灣電力公司貢獻良多,在抗戰時期參加電力建設,是台電公司的前理事長,他的家族亦相當有名,二哥朱啟平更與香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曾駐守中環太子大廈,擔任王寬誠教育基金會顧問。然而,倉頡的配詞功能中只有朱書麟一人,甚至連第一位獲台電立銅象紀念的功臣朱寶熙亦沒有身在其中,可見朱邦復對朱書麟的敬意。
台灣的名人當然也逐一納入配詞表內,蔣氏家族更是在前列位置,也可看出這輸入法的立場。雖然這不是什麼驚天發現,大概沒有多少個傻瓜無意中看到配詞,會花時間去拆解這些配詞的來源。
只是,當我們用手機輸入多了,才發覺手機倉頡的配詞功能有着人工智能,配詞會與時並進,例如輸入「劉」時,的確會出現德華,甚至有嘉玲,翔及若英等配詞,劉備只排在後。
反而,電腦倉頡那種十年如一日的配詞,有時候卻讓人情不自禁地胡亂偵察,然後會對着熒幕會心微笑。
註:部分圖片取自互聯網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