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春小品搶佔各大影院,要數最熱門的非《我的少女時代》和《那一天我們會飛》莫屬。
關於兩齣電影的評論也較多,大概因為題材相近,同樣跟校園、戀愛、自主意識有關。也由於兩套電影分別由台灣和香港所拍,比較起來更多牽涉了社會和文化因素。
看罷《我的少女時代》,我哭得眼腫鼻腫,當中的共鳴點是同樣女性身份,同樣由少女身份演化過來,青蔥歲月中,愛做白日夢、迷戀偶像、暗戀萬人迷等都是平常不過卻驚天動地的事情。縱然我們的回憶裏沒有教官的角色,沒有騎電單車奔馳公路把妹的伎倆,我們名字不會刻在校服上,但無阻徐太宇發放壞男孩惹人愛的電波,加上女角醜女大翻身的烘托,加上多次貫穿男主角無限犧牲的猛烈情節,催淚的效果在電影主題曲的烘托下,對準你的哭點攻擊。
看罷以後,那種感動只在一頓飯後消失全無,也沒有太大的感受非要記錄下來。可能這太像一套偶像劇,演員太亮麗,連真心妹也在中途變美,劇終踏出戲院,抬頭看街上行人匆匆,瞬間抽離映畫交錯過的光影。
哭得面容抽蓄,發生在《那一天我們會飛》完場時,那是久久不能平復的,那種難過大概是跟自己心中的蘇博文訣別,就像是跟曾經熱血、執著、受傷、真誠、青澀的自己割斷開來。不期然反省自己,或者沒有必要推翻有過的決定,卻原來仍對以往所渴求的熱淚盈眶。終於有一刻可以全然坦白自己,審視一路以來不敢碰觸的傷痕和遺憾,沒有鞭撻,有的是溫柔和慰藉人心。
九龍城低飛的天空、被填鴨的夢想規劃、九七移民潮、嬉鬧的歌唱比賽,這是我城這一輩人的共同回憶。所以會笑,所以會痛,所以感受刻骨切膚。在學時期,理所當然要勇敢去夢,大概鳳芝、盛華和博文是幸福的,他們能有彼此互相支撐追飛夢想的勇氣。蘇博文為追愛受傷、為追夢飛出可見的天空,他的付出好像並無回報,卻是最平靜而強大的力量。原來有些道理不需要力竭聲嘶和激烈辨明,就在你哭花的雙眸中,若果蕩漾著他在山坡試飛的一股執著和興奮模樣,我們也應該記起了什麼時候的自己也曾活得有血有肉,雙眼流轉著熱情的光彩。原來我們心中的蘇博文一直活著,現實可以不用再扼殺他的存在。
感謝黃修平導演,感謝如此好的劇本,記錄成長中的痛和勇氣,喚起我們心中的蘇博文。即使現階段,我們被馴養得畏懼造夢,在鈔票堆砌的社會中擠在同一大道。但願我們所作一切忠於自己的真善美;但願在別人追夢的路上,能給予更多支持和肯定;十多年歲月晃過後,我們都變成沉悶呆板的“上一代“,我們會在不同崗位上成為下一輩的上司、長輩、父母,但願那時我們可以放飛更多靈魂。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付出所有。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