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說:"革命的成功,在于仰賴神的恩助"。
少時孫中山視北帝廟內諸神為偶像、迷信,對此大惑不解。遂毀壞北帝神一臂膀,並砍斷另一神像的手指。此舉不僅惹怒了鄉人,也為父母所責駡,為同族人所不容。無奈只好背井离乡,远走香港。
到香港後,孫中山進入聖公會的拔萃書室(Diocesan Home)讀書,同時師從於倫敦會區鳳墀長老修習國文,"逸仙"之名即為區長老所起。後經區長老介紹,孫中山結識了美國公理宗剛紀慎會的喜嘉理牧師(Rev. Charles Hager)。一日,喜牧師問及他是否已經信仰基督,孫答:"基督之道,餘固深信,特尚未列名耳"。喜牧師見他信心篤定,遂勸他受洗,孫中山欣然接受。故於1883年冬季在香港必烈者士街剛紀慎教會受洗。據該教會受洗名冊記載,孫中山署名孫日新,其意取自《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語,又含有"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五章十七節)之意。與他一同受洗的還有其同鄉好友陸皓東,當時署名陸中桂。陸日後對國民革命貢獻很大,是孫中山密友中犧牲於革命的第一人。
1885年,基督徒孫中山考入中央書院(Central College)。但他仍一如既往,每逢主日,前往附近道濟會堂參加崇拜,聆聽王煜初牧師講道。有時還利用假期隨喜嘉理牧師到鄉村去佈道,或發送聖經和福音單張。不久,他先后在廣州博濟醫學院和香港雅麗醫學院學醫,畢業後,利用行醫奔走於革命事業,以實現其救國救民之大志。但他始終持守著基督教信仰。綜其一生,基督信仰對他的思想主張,生命乃至生活影響甚巨,他自己曾見證說:"革命的成功,在于仰賴神的恩助"。
在1924年中國基督教青年會25週年慶祝大會上,孫中山在致詞中說:"教會之入中國,既開闢中國之風氣,啓發人民之思想,使吾人卒能擺脫異族之羈絆,正如(聖經)摩西之領以色列人岀埃及"。
1925年3月31日,孫中山在彌留之際,對當時圍繞其病榻之家人摯友,留下遺言說:"我是一個基督徒,受上帝之命,來與罪惡之魔宣戰。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個基督徒"。其子孫科亦在家書中證實:"父离世前一日,自證我本基督徒,與魔鬼奮鬥四十餘年,爾等亦當如是奮鬥,更當信仰上帝"。孫中山能至死不渝,見證主道,從中可見其信仰之真誠。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 5:17)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