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的種子

有一對母子。
母親是一個魔女,一個隱居的魔女。
為何要隱居呢?
當然吧,魔女就是隱居在山中,
等有智慧的人尋找的那人。

這位魔女跟別的魔女有什麼不同呢?
雖說是隱居,
這位魔女很有名,是個盼望的魔女,
她的手中有山下村民所渴望的,
是盼望。

山下的村民每天只做一件很重要的事--耕田。
耕田是有名的勞碌活動,
由鬆土、播種、施肥、等待成長、防禦害蟲、收割,
全都是不得不下手做的事。
做漏了一個細節,
缺了村民一股的力氣,
整塊田都不會生出什麼。

農田渴望吞吃力氣,
每天就像是吸吮走進農田的農夫。
農夫一彎下腰,
一滴滴的汗,把鋤頭從泥中拉起所用的力,
都似乎吞噬農夫呼吸的每一道氣。
農夫耕田了一會,不停大口吸氣,
似是被田中植物的根寄生到肺部。
彎起的腰一伸直,腳就沉了幾厘米,
跟埴物向下紥根,差不了多少。

村長遠遠望著,
只是看到農田裏有很多植物,
每一棵都渴望著養分。
只是農田的養份越來越少,
越是委身農田的農夫,
呼吸得越辛苦。

一百人都不到的村莊,
這一個月已有三人受不住。
臨走前把腳上的灰塵拍一拍,
彈到農田裏就走了。
只是農田都受不住,
呼一口氣,把灰塵吐在連著村口的路邊。

村長目睹,
農田裏的人少,
但礙著農田會帶來糧食,
只好把老弱婦孺都鼓勵一下,
把他們催到農田去。
天氣熱,未曾下過田的人,
都以為汗是天氣熱的原故,
絲毫想不到農田跟他們一樣,
都要吸吮水份和養份。

魔女的兒子,似乎是唯一例外的人。
他的農田沒有吸吮他的水份。
魔女的兒子,感覺口乾的話,
就從水井打一口水,
滋潤自己和農田。
他的農田沒有催逼他要逼出身體的汗水,
反而它喜歡井水,
和魔女的兒子一起享受熱天時一口涼水。

雖然魔女隱居,
但她偶然會從山邊探出頭來,
看一下村莊和兒子的情況。
遙望一下,夏日的熱氣上騰,
有水份的田就露出一點點的綠葉出來。
旁邊就是棕色的一塊塊。

魔女的兒子走進棕色的田,
跟村民說:「我有一袋種子,種起來應該容易生長一點。」
村民:「因為它不喜歡水,吸少一點水份?」
魔女的兒子:「哪有植物不喜歡水呢?它更挑食一點,只喜歡井水。」
村民說:「哪我們怎樣種這種東西呢?」
停頓後加上一句:「花上汗水都養不活的東西,給我們有用嗎?」
魔女的兒子:「我送點給你們種一下吧。」
村民:「我們不喜歡,也不相信。你的種子把田的水份再吸一下,我們的植物能活嗎?」
魔女的兒子:「種點能吃飽的東西,不就可以嗎?」
村民腳掌的陰影慢慢移離農田,進到陰沉的屋內。

魔女的兒子走離農田,經一條石路,走進另一塊田。
這塊有一點綠,又有一點棕色。
魔女的兒子張開手掌,把他的種子攤出來,
就介紹給眼前的農戶。
「送你一點種子吧,旁邊的那塊綠色的田就是我種的。」
農戶猶疑了一會,
很勉強的拿了一點種子,禮貌地說了句謝謝,
就扎下一束田裏微小的青菜,回禮給魔女的兒子。
魔女的兒子拿著這一束青菜,
想必農戶的收成不太好。
小小的青菜遠遠比不上自家農田上的小綠葉。
魔女的兒子回過頭來,
見到農戶身子的陰影蓋住一盤盤栽,
盤栽裏有他剛才送的種子。

魔女的兒子感覺很奇怪,
種子不放在農田,卻放在盆栽中。

雨雲忽然臨到,
但雨只落在魔女兒子的田裏,
就是那塊長滿綠葉和農作物的田裏。
雨沒有落在棕色的田,和那塊半綠半棕的田裏。

下雨,一點點的雨水落在綠田裏,
眼見的,魔女的兒子尚且未感受到埴物吸收著水份,
畢竟綠葉尚未呼叫出來,
他只見田上一點一點的陰影閃爍著。
跟旱田的陰影不同,旱田上只有村民的腳的陰影。
那種呆滯的陰影,背後只是村民勞碌無果。
綠田上的陰影閃爍,背後是水滋潤著田。
陰影的表演後,等待著的,
是在枝節裏長出的綠葉,是可以餵飽農田主人的土產。

但魔女的兒子一心要幫助村莊的村民。
雨水過後,他跑上山,
在山邊找到他的母親。

「母親,為何你只是降雨給我的田?
我的田不需雨水。它靠井水都可存活。
水留給村民的田,不就更好嗎?」

「我兒啊,既然你的田不需靠雨水都可存活,
把你的種子給村民,不就可以的嗎?」

「母親啊,我的種子很好。
即使村民不需付出代價,就可以得到我的種子,
但他們不喜歡,又不相信,
甚至以為我的種子會搶他們的水份;
或是他們收到我的種子,都半信半疑,
繼續用他們勞碌的雙腿,拼命耕田;
頂多他們把我的種子,放在盆栽裏栽種,
似是養一個裝飾的盆景,
多於種一塊養活自己的田。
我可以怎樣做?」

「我兒啊,我有一粒種子,
一粒我要花上二十萬黃金才買到的種子。
就是一粒輕微淋點水、耕作一下都可以生長的種子。
葉子能長得很大,大到可以蓋住一間房子。
你就跟村民說是魔女給他們的種子,
送給他們。」

「母親啊,葉子太大了。
雨水沖不過那麼大的葉子,
村民連水都取不到,何況田裏其他的植物呢?
陰影太大了,我都怕見到將來那些背後的事。」

「我兒啊,
我送給你的就是這麼珍貴的種子。
你明白麼?」
#Stepasidehk
===== ===== ===== =====
FB: @stepasidehk
IG: stepasidehk
Medium: https://medium.com/@stepasidehk
Fanpiece: 不連貫,Step aside (品味生活)
===== ===== ===== =====
Photo Credit:
https://unsplash.com/photos/hiy9l4ajHD4/
延伸閲讀:
土壤
標籤: Stepasidehk  信仰  思緒  筆記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 PMYIFP 於 05/05/2019 評論 NO. 1

    故事很深,要求導讀。請釋放含意

  • Sidestep 於 05/05/2019 評論 NO. 2

    主題毫無疑問,是關於盼望的。

    有時盼望好像被藏在深山的魔女隱著一樣。
    我們見到某些人深存盼望生活著,
    他們好像有某種智慧,總能尋到盼望一樣,
    但幾乎是無法模仿。

    先不管我們有沒有智慧與否,
    我們每天的勞碌生活,
    就好像榨取我們。
    似乎我們付出越多,才能供養我們的生活。
    有時甚至我們付出少了一下,
    生活幾乎不會結果。

    面對這種生活,
    受不住的人有很多,自不免對生活抱怨。
    但諷刺的是,
    我們有時連對生活抱怨都有一種厭惡感。

    在社群裏頭,
    我們一起面對這種生活。
    雖然我們都明白生活辛苦,
    但礙著「搵食」,
    工作裏頭總會互相催逼。
    未曾工作的人,
    總以為工作一定就是辛苦。
    但殊不明白,
    工作的辛苦就像榨取你的養份一樣,
    不只出賣肉體的勞力。

    後面的部份恕我不逐段解釋。
    有點長。

    魔女的兒子跟旁人不同的是,
    他看似不怎麼辛苦,
    就得到他需要的收成。
    甚至他看到別人辛苦的生活著,
    他想給予別人盼望,
    把自己有的給予別人。

  • Sidestep 於 05/05/2019 評論 NO. 3

    故事分別有兩種反應,村民和農戶的反應。
    後面魔女的兒子跟母親的對談中,
    都有解釋到。

    不太懂耕種、收穫很少的村民是
    「即使村民不需付出代價,
    就可以得到我的種子,
    但他們不喜歡,又不相信,
    甚至以為我的種子會搶他們的水份」
    村民怕失去他們一直手持的東西,
    不願意接受新的東西。

    而稍為有點收穫的農戶
    「他們收到我的種子,都半信半疑,
    繼續用他們勞碌的雙腿,拼命耕田;
    頂多他們把我的種子,放在盆栽裏栽種,
    似是養一個裝飾的盆景,
    多於種一塊養活自己的田。」
    他們花一點努力留著他們一直手持的東西。
    另外,對於新的盼望,
    他們卻沒有全心付出,
    只是把種子放在盆栽裏試,
    結了果的話,就像給生活一點裝飾。
    反正,新的種子不結果的話,
    他們都不會餓死。

    換言之,
    即使魔女兒子生活有力,
    他手持的盼望甚至看上去很有成果,
    村民和農戶都不全然相信魔女兒子。

  • Sidestep 於 05/05/2019 評論 NO. 4

    後續,其實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不容易相信新的盼望?
    當我們想給予別人盼望時,
    別人不太接受,我們可以怎樣做?

    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不容易相信新的盼望?
    我選擇思想的方向,
    說來不太複雜,
    只是嘗試代入別人的處境,移情同理一下。

    魔女想給一粒新的種子給她的兒子。
    這粒種子甚至比她兒子的種子更好。
    只要輕微淋點水、耕作一下就可以自己生長。
    可以得到的成果,甚至比魔女兒子的收成更誇張。
    但魔女兒子的反應是——他害怕。
    新的成果更好,
    但他會放棄他一直努力付出,才能得到的東西。
    當你能輕易得到二十萬黃金,怎會再要五千的黃金呢?
    過於容易得到的豐滿成果,
    就像是否定你一直以來的努力,
    都幾乎是白費氣力,或只是事倍功半。
    這種感覺令人感到害怕,
    不願意去找新的盼望,支撐自己的生活。

    當你移情同理別人,
    就會明白別人為何抗拒你給予的盼望。
    未必是因為你手持的盼望是假,或不夠好。
    只是因為這種盼望的感覺,
    似是否定他們一直生活的方式;
    他們亦需要取捨,捨去自己一直有的,
    冒險選擇暫未得到的新成果。

    盼望帶有一種很珍貴的感覺。
    我們熟悉的盼望,是生活有力的感覺。
    但比較陌生的,
    盼望的感覺,同時是一種取捨、需要付上代價的感覺。

  • Sidestep 於 05/05/2019 評論 NO. 5

    題外說句,
    我很喜歡今次用「陰影」代表背後事情的說法。
    有時背後的東西好像難以見到。
    我們努力培養一點東西,
    一時三刻不太容易可以見到改變或成長。
    但這些陰影,背後的東西,卻是我們渴望的東西。

    一般來說,只有光會閃爍,
    但我的故事中,是陰影閃爍著。
    「畢竟綠葉尚未呼叫出來,
    他只見田上一點一點的陰影閃爍著......
    綠田上的陰影閃爍,背後是水滋潤著田。
    陰影的表演後,等待著的,
    是在枝節裏長出的綠葉,是可以餵飽農田主人的土產。」

    第二個問題,
    當我們想給予別人盼望時,
    別人不太接受,我們可以怎樣做?
    這個問題可能我下次再想想。

    題外說多句,
    延伸閱讀部份選了以前寫的一個小故事「土壤」。
    「土壤」說的是,
    當你不滿足,得不著快樂,
    容易會問「我是否願意努力得著快樂?」。

    希望上面的解釋幫到你。

  • PMYIFP 於 06/05/2019 評論 NO. 6

    故事感覺長出來了,理解仍在陰影中消化。

  • PMYIFP 於 06/05/2019 評論 NO. 7

    第二個問題應該可以用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提取對策。

  • PMYIFP 於 06/05/2019 評論 NO. 8

    Comfort Zone 呢樣嘢本身就很茅盾

  • Sidestep 於 06/05/2019 評論 NO. 9

    第二個問題,你有什麼想法?

  • PMYIFP 於 06/05/2019 評論 NO. 10

    代入別人的處境,移情同理一下。不願走出comfort zone, 不願否定從前的自己,所以理性幫不了,用愛啦,用時間啦,用尊重啦,要站在平等的水平去推銷。
    這不是也可回應金銀斧頭的思想嗎?

  • Sidestep 於 06/05/2019 評論 NO. 11

    我的想法,
    其實未跳到去愛、時間、尊重這類做法。
    我明白移情同理容易會得到這類結論。
    我都不否定這些方法。

    但另一方面,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
    這些感覺,這些感性範疇的事。
    我不認為理性和感性是二分,甚至不關聯。
    既然感覺不是憑空出現,
    那麼感覺是如何生出來?
    感覺又如何變得複雜,或隨時間變成另一種感覺?

    正因為人和人是平等,
    我們可以移情同理。
    當我們拋出一個新的盼望時,
    盼望帶出的不同感覺,
    不單是對受眾會有影響。
    即使受眾不太接受,
    對於施予者,是如何的感覺呢?

    或者,再換個角度,
    我們不用施予者和受眾,這個看似對立的角度去看,
    我們用群體的角度去看,
    這個群體當中有什麼共識呢?
    而這種共識又會如何發酵呢?
    當然,我比較在意的是,
    這種共識,是一種感性上的共識,一種共同擁有的感覺。
    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

    既然移情同理可以拉近不同的人,互相理解,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
    當互相拉近後,
    大家共同的感覺如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呢?
    所以魔女兒子的結局,
    他感受到盼望那種生活有力的感覺,
    都同時感受到得到盼望那種害怕取捨的感覺。

  • PMYIFP 於 07/05/2019 評論 NO. 12

    移情同理可以體現另一個體的思想,有助理解他人,但代表一定可以互相拉近,也不代表有共同的感覺,也不代表有共識。人最寶貴是有自由意志,就算是對盼望的期望,也有自由取捨的權利,也要彼此尊重。人性,思想的複雜又豈可一招通殺。如果真有此招,世界亂了。

  • Sidestep 於 07/05/2019 評論 NO. 13

    我認同大家有唔同既感受,
    但有某啲感覺可以共通甚至一樣,
    例如係大家都渴求盼望,
    呢類共同既感覺。

  • PMYIFP 於 07/05/2019 評論 NO. 14

    同意,再分享一個睇法。人人都同意好習慣是好的,但不是人人都做到好習慣。點解?

  • Sidestep 於 08/05/2019 評論 NO. 15

    我估計你有點想法想繼續說下去。

    可否舉一舉例?

    同意 "好習慣是好",本意有點循環論證的意味。
    彷彿我們同意一樣無實體的東西。
    因為好習慣定義上是好,
    邏輯上我們無可能否定好的東西。
    但它有什麼好呢?

    純粹Brainstorm,
    但我估應該同你想講既野方向有啲唔同。
    不過我都分享一下,
    我望到問題後的答案:
    因為我們會同意,某段時間入面,我們可以一直有壞習慣。

    這是一種我們都會共有的感覺?
    是comfort zone的感覺?
    是縱容自己的感覺?
    是固步的感覺?是等待轉變的感覺?
    是我們不完全認同那個「好習慣」是好習慣?
    是我們會處於一種不確定的感覺中間?

    可能係我身處既群體經驗影響,
    我比較傾向我們容易身處不確定的感覺中間,
    而不是一種很同意 "好習慣是好的",就去做。
    即使同意 "好習慣是好的,就去做",
    但都會對「好習慣」有一種不確定感。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