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一個現在很少提及的詞語。我感覺上一代比較多提及這個詞,認為有一些做法是一定聰明一點、有智慧一點。
「聽長輩說」的這個教導,在小時常常都在耳邊,被教導要聽大人說話。大人們因為生活得久,經驗較多,所以做的事不會犯下那麼多錯。小時學習聽大人們說話,叫我們慢慢學習,都慢慢成長。
到變成大人的年紀,因為年紀過了某一條界線,我們被稱為大人。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特別事,謹謹因為時候到了,我們就被稱為大人。被稱為大人,我們會不會犯錯呢?坦然看自己,常常犯錯,有時只是不肯認錯,或只是盲點越來越多,看不到自己的錯誤。有時感覺自己沒有做對太多事,但卻又沒有做錯什麼事,一切事都很平常地過。
不肯認錯、看不到自己的錯誤,跟以前自己看的「大人」完全不一樣。有時分不清自己究竟有沒有做錯,安心一點去想,自信點做決定,乾脆一點,順心就可以。有時坦然在朋友面前說自己做錯了什麼,會換來「欣賞一下自己」、「給點自信」、「都沒什麼事,都不是對錯」這類叫自己放鬆一點的答案。不用「對錯」這個判死自己的尺子,有時只是想自己有點不同,有點改變。想問:「自己究竟怎樣做才好呢?」
近來看一個故事:「有一次,兩個希臘哲學家上山訪問他 (教父安東尼),希望他在學術辯論上交鋒比試。當他們到達時,安東尼透過傳譯向他們說:「你們這些哲學家,為甚麼要耗費心神體力去尋訪一個愚味人呢?」他們尊敬地回答,表示他不單不是愚味人,反而滿有智慧;他們前來,正是因為他是一位智者。安東尼便答道:『假使你們訪尋愚味人,你們的辛勞便是;但假使你們以為我是智者,那就應效法我的是,因為我們理應仿效切美善的事物。假使我前去尋訪你,我便會效法你們,但既然是你們來訪我,就該以我為榜樣;因為我是個基督徒。』聽到這裏,兩名哲學家就知道他們遇上對手了。」(節錄自《屬靈傳統禮讚》頁33)
面對智慧,我會用「尋找」、「追尋」智慧這類字眼,去接觸智慧。當我們面對被稱為智慧的人或東西,我們雖尚未尋着,但認定追尋的事有智慧,我們繼續追尋。我們不會認為追尋的事是愚蠢的。正如故事說:「假使你們訪尋愚味人,你們的辛勞便是」若果我們志在尋找愚蠢的事,我們會是徒勞,這些勞力反照我們愚蠢的一面。但若我們尋找智慧,我們不只是追尋,更想效法追尋的事,把它變成我們的一部份。不自稱為聰明,或太標謗自己的做法是對,有時是談論智慧的方法。我們或許有智慧,我們追尋智慧。智慧有時不在我們心中,反而在別人身上、在神身上。追尋、觀察、發掘,追着智慧。
回到「自己究竟怎樣做才好呢?」的問題,
開始找答案沒有?找着了沒有?
談智慧都是少說話比較好,多說話反顯出自己愚味。找找智慧就好。
#思緒筆記 #Stepasidehk
===== ===== ===== ===== =====
FB: @stepasidehk
IG: stepasidehk
Fanpiece: 不連貫,Step aside (品味生活)
===== ===== ===== ===== =====
Photo Credit:
https://unsplash.com/photos/iuqxv7kFj64/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