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驗 - 紫蜜語

近日,筆者和老公在探討心理測驗,筆者也試着研究一番。

心理測驗,當然包括了問題,而參加者回答問題後,便會如被魔法驅使,立即查看結果,之後再對結果加以評論。評論有的是說結果描述是真的或假的,有的是說對的或是錯的。但普遍地,這兩個同時因相對而言的描述文字,多被說為絕對的準確與否。

若再深入細想,準確與否出自於個人的判斷,本意為絕對的同意不同意。同意不同意描述,則主受到當時個人對自我的認識和其他方面影響。個人主觀的判斷,當然是這個測試的要素,但當參加者對自我認識的主觀判斷加入結果,便會出現奇妙的效果。

問題回歸於何謂「我」 ?人類由出生,到學懂和身邊的事物人互動,直至到參與心理測驗,難道還不了解「我」嗎 ?事實上,人難以認識一百個百分比自我,所以,我們只是認識一個接近自我的「我」,卻不是「我」。而其中的一個令我們難以認識自我的原因是我們不願意承認人類本性傾向——人多樂於接受結果說明我們擁有任何優點,而較少接受我們有任何缺點。然而,優點和缺點又是相對而成的。

既然真假,對錯,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優點缺點,全都只是相對,實在難以用準確與否的絕對詞語描述結果,所以心理測驗,其實不能測出人的心理。筆者再想,也許心理測驗有一項隱藏功能,就是正因它是「心理」測驗,也許它能滿足我們的人類的好奇心理呢?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