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筆者之前所寫的「不讓座的好人」,今次筆者寫的是「不關愛座」。
如果讀者當中包括乘搭巴士上班或上學的,相信很大機會看過巴士上的關愛座,而視障人士則可能看過或感受過。
到底,關愛座確實是關愛誰的呢?根據巴士公司,殘障人士,長者,孕婦等,也有優先權坐那兒。
筆者猜,有部分讀者已知道筆者的「秘密」。沒錯,筆者是一名視障人士。
正因如此,筆者無法看清楚地面,需要坐最接近車門的關愛座下車。無奈,這正是筆者體驗不關愛座的時候。
有一天下午,筆者乘搭巴士回家。筆者登上車廂後,坐在近車門,橫排的關愛座,左邊的座位。一對母子坐在筆者右手方。
乘搭至第三個巴士站,有一家三口登上了巴士,有爸爸媽媽和他們年幼的兒子。
本來沒任何事發生,筆者依舊坐在關愛座。一如之前的立場,母親想和兒子並坐是筆者體諒的。當時的情況是筆者後方除了坐了兩位女士外,全是空位,他們一家可以三人並坐。而巴士上的關愛座是沒有安全帶的。
過了一個站,車中連續廣播了2次「請照顧同行小孩,並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
筆者繼續坐在關愛座。
過了兩個站,那一家三口中的父親在說:「關愛座果度,個女仔嘥左個位」。其後,又有一位婆婆加入斥責筆者:「佢有冇家教嫁?」而正後方傳來用手提電話拍攝的聲音。不過,筆者依舊坐在那兒。
如果讀者見過筆者,也可能猜不到筆者是視障人士。可能是筆者只是手持長傘子,而不是白杖,所以看來不似。然而,我們其實憑甚麼判斷誰是有需要的人士,或許筆者再收窄範圍,我們如何判斷殘障人士?
以筆者來作例子,筆者沒有手持白杖,只是傘子,是不是就可以武斷地說筆者不是視障人士?
另一例子是裝上義肢的人士,可能平日都是穿長褲蓋過了義肢,但我們是否可以片面地說他或她不是殘障人士?
當然,這是一個逆向思考。當我們知道他們是殘障的時候,當然不會造成誤會。但我們平日所見的,就只是單一正方向,結果落成筆者的經歷。
這不是單一事實,有時候筆者也心中藏着說不出的委屈,幸好得到老公開解。也有時候,筆者也會想是不是試着努力以極慢的速度走上樓梯,即使一如以往因同時要看樓梯和上樓梯,導致右膝蓋因撞到鐵桿而常常皮下出血,也「多一事不如少不事」?
不過,筆者從今起不會再讓半步,因為筆者正符合設立關愛座的關愛對像之一,第二,當香港還有許多殘障但不易被察覺的人士,筆者所堅持的,和寫下這篇文,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關愛座?對筆者而言,是不關愛座。
如果讀者當中包括乘搭巴士上班或上學的,相信很大機會看過巴士上的關愛座,而視障人士則可能看過或感受過。
到底,關愛座確實是關愛誰的呢?根據巴士公司,殘障人士,長者,孕婦等,也有優先權坐那兒。
筆者猜,有部分讀者已知道筆者的「秘密」。沒錯,筆者是一名視障人士。
正因如此,筆者無法看清楚地面,需要坐最接近車門的關愛座下車。無奈,這正是筆者體驗不關愛座的時候。
有一天下午,筆者乘搭巴士回家。筆者登上車廂後,坐在近車門,橫排的關愛座,左邊的座位。一對母子坐在筆者右手方。
乘搭至第三個巴士站,有一家三口登上了巴士,有爸爸媽媽和他們年幼的兒子。
本來沒任何事發生,筆者依舊坐在關愛座。一如之前的立場,母親想和兒子並坐是筆者體諒的。當時的情況是筆者後方除了坐了兩位女士外,全是空位,他們一家可以三人並坐。而巴士上的關愛座是沒有安全帶的。
過了一個站,車中連續廣播了2次「請照顧同行小孩,並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
筆者繼續坐在關愛座。
過了兩個站,那一家三口中的父親在說:「關愛座果度,個女仔嘥左個位」。其後,又有一位婆婆加入斥責筆者:「佢有冇家教嫁?」而正後方傳來用手提電話拍攝的聲音。不過,筆者依舊坐在那兒。
如果讀者見過筆者,也可能猜不到筆者是視障人士。可能是筆者只是手持長傘子,而不是白杖,所以看來不似。然而,我們其實憑甚麼判斷誰是有需要的人士,或許筆者再收窄範圍,我們如何判斷殘障人士?
以筆者來作例子,筆者沒有手持白杖,只是傘子,是不是就可以武斷地說筆者不是視障人士?
另一例子是裝上義肢的人士,可能平日都是穿長褲蓋過了義肢,但我們是否可以片面地說他或她不是殘障人士?
當然,這是一個逆向思考。當我們知道他們是殘障的時候,當然不會造成誤會。但我們平日所見的,就只是單一正方向,結果落成筆者的經歷。
這不是單一事實,有時候筆者也心中藏着說不出的委屈,幸好得到老公開解。也有時候,筆者也會想是不是試着努力以極慢的速度走上樓梯,即使一如以往因同時要看樓梯和上樓梯,導致右膝蓋因撞到鐵桿而常常皮下出血,也「多一事不如少不事」?
不過,筆者從今起不會再讓半步,因為筆者正符合設立關愛座的關愛對像之一,第二,當香港還有許多殘障但不易被察覺的人士,筆者所堅持的,和寫下這篇文,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關愛座?對筆者而言,是不關愛座。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