弔詭的讓座模式 - 夕筆語

繼愛妻紫蜜語早前在《不讓座的好人》和《不關愛座》中道出了種種不讓座的冤屈和原因,作為其伴侶,這次筆者也想分數個層面在此略談己見。

首先,就如紫蜜語所說,我們根本不能夠用肉眼片面地判斷出坐在座位上的人有沒有需要去坐下,假如他們本身有需要坐在關愛座上,而卻被我們定位為不肯讓座的人,那他們可真是無辜。這已證明出關愛座並沒有關愛有需要人士;反之,是製造出讓其他被別人看不出有需要的人難堪的窘況。

在香港,老是一種特權,這句話相信沒甚麼人不認同。網絡作家健吾有一句說話更到肉:「對沒有禮貌的老人,我們是不可以說出來的。因為,只要你說出來,你就是沒禮貌的人。 」筆者乘港鐵時,可沒有像健吾被老人撞過的經歷,大概是因為他們爭座位的速度已快到用肉眼也看不到吧!

依筆者之見,老人根本就不用覬覦關愛座,有需要的人士也並不一定要坐在關愛座上的;同時,坐在其他座位的人也可以選擇讓座予任何一個想坐或需要坐的人。但問題就出現了。為何主動與被動關係必定要用「社會分層」來決定?關愛座無疑是一種誤導,其實不只是老人或孕婦,就算是一個年輕人也有權坐,而重要是只要他們認為自己想坐或有需要坐時,他們就有責任自己主動去問別人可否讓座。而並非像今天的老人一樣(並非想一竹篙打一船人,但他們也差無甚幾),明明就是想坐下但又從不提出,又要板起臭臉不屑坐著的老人心性。況且問問別人也可以避免「有人讓座出來而被讓座的人卻不想坐」的情況,何樂而不為?
另外,有人曾跟筆者討論過男女性別的讓座問題,男性因為要顯示其風度,所以要讓座給女性,這樣說對嗎?對!但躺若香港社會要追求全面的真民主,在生活中體現就是人人有平等權利。要有風度,不一定單要男讓女,女也必須要實行讓出對等權利,否則何以談平等?但倒過來看,既然現代追求男女平等的社會,即所有性別也有可以坐下的權利,所以,所有性別可以選擇讓座的同時也可以選擇不用讓座,這說出讓座與否就不存在男或女的問題,是獨立個體思想的問題。但最好的情況還是想坐下的人主動提出自己的要求。

其實,關愛座並不只是出現於港鐵之中,巴士上也有相同的措施。我們見到巴士上的關愛座勻有一句標語:你也可以讓座。英文是:Thought of giving your seats?中英翻譯皆不同。從中文字看,這是一句陳述,「可以」是一種兩面選擇而選其中之一,可以選擇讓座,同時也可以選擇不讓座。那為何選擇不讓座的人會被人標籤?原來在句子翻譯間已暗藏玄機。

在傳統社會的意識形態上,讓出某種東西的這一類行為,如孔融讓梨,我們喚作:美德。所以讓座是一種美德。反之,不讓座的行為即使從沒人說過這樣做不對,但就因為讓座是一種美德,所以不讓座則被人標籤為無禮貌。但其實很多人不明白,不算是美德的行為並不一定與無禮貌之類的負面評價掛鉤。

Thought of giving your seats?將句子重整,即是問你giving up your seats or not?其實都是一種有選擇的問題,本無對錯之分,只不過答案早已被人設定有好壞之別。這種模式無異於傳教的人。Thought of giving your seats?你讓座就是好人,不讓座就是一種bad behaviour;傳教的人會跟你說:信神得永生、上天堂;不信,下地獄、一直受苦,你信不信?你信,他們會下次再找你;你不信,他們會說到你「信」為止。在邏輯學上,這情況叫「訴諸恐嚇」(Fallacy of Scare Tactics)。就如一個賊人問你:「要錢還是要命?」一樣,他們只想你答他們心目中的「正確答案」。

由此可見,設立關愛座的人在設計標語時,已經有既定的答案,他們根本就是想所有人都選擇讓座,而且他們早就將「讓座和不讓座」的選擇定位為「好與壞」。故此,整句關愛座標語應該要這樣看:「Thought of giving your seats?你也可以讓座。」前句是問題,後句就是別人強迫你做到他們預期的所謂「選擇」。如斯一來,本來的一個自律和自由的人性行為,現在演變為以「法」規定的模式。在這「被迫」的情況下,你讓座就變了造作。

如紫蜜語所言,讓座是義務,一種實行和不實行的方向選擇,實行者,為他人帶來好處,所以常被稱之為「好人」;不實行者,不一定就是我們所謂無公德心的人。從非不道德的行為推論出啥是不道德,這是香港人常犯而無改善的二元對立邏輯謬誤。Thought of giving your seats?想下就好!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