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睇更多精彩內容之前,不妨follow我們專欄的fanspage呀!
「4 media life」Facebook page:Facebook專頁連結
==============================================================================
香港雖然有「東方荷里活」之稱,但人地荷里活嘅電影市場係全世界,budget當然鬆動。香港電影要發展,由60年代到而家都係兩個字——「度縮」。
一.收音
未講收音,要先講配音。因為90年代前根本唔興現場收音,原因有三:
1.貴
2.方便後期分別配返國語/粵語
3.減少NG,演員講得唔好都可以繼續拍
所以後期配音工作非常重要。不過,好多演員根本唔會自己配音,大牌演員更會有「御用配音員」(例如林保全專幫洪金寶配音)。到九十年代後,改用現場收音,好多老影迷都會大嘆「原來佢把聲咁嘅」…..
講到配音員,當然唔可以唔提「陰間皇帝」……丫,唔係,係「音間皇帝」丁羽。香港電影全盛時期,造就周潤發、梁家輝、林嶺東、徐克等等攀上事業高峰的人,一定要數配音組領班丁羽大哥。七十年代起幫數百部電影配音,八十年代開設自己嘅配音公司,2009年仲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
二.字幕
1963年政府通過法例要求所有在港上映嘅電影都要配上中英文字幕。大家都知道,精打細算嘅香港人點會嘥錢搵專業人士翻譯丫!由於法例冇規限字幕同聲帶要有幾吻合,所以中文字幕(理論上)會做到足,但英文字幕就一定度縮得多。呢個情況由60年代至00年代都非常普遍,以下有幾個例子(不過最近幾年字幕製作公司好似認真左)。
1968年 《金燕子》 (導演:張徹;主演:王羽,鄭佩佩)
1978 年 《出冊》 (導演,主演:鄧光榮)
1983年 《鐵板燒》 (導演:許冠文;主演:許冠文,葉倩文)
90年代之後嘅經典例子大家都應該好熟(例如《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同谷德昭對對聯嗰幕,同埋《三五成群》入面28座大王同神仙B講嗰句"I am handsome"),唔多講喇。
三.劇組人員
人客水流柴,劇組都一樣。相信全世界電影業都係咁,但8、90年代百花齊放嘅香港電影圈就更嚴重。冇人點算?咪導演一腳踢囉。
1991年,唐季禮當時仲係新丁導演,年少氣盛,寫埋啲劇本又乜野熱帶雨林呀,食人族呀,露點呀咁。你有heart姐,唔係個個都咁有heart嘛。開拍時唐季禮隊工作人員有29人,拍拍下得返一個攝影,一個攝影助手,一個電工,五個特技人,兩個演員,連埋自己夾埋11個人完成成套戲。徐克都講過,上一輩嘅導演就西裝骨骨坐響導演凳點人做野,自己呢一代嘅導演就著到好似地盤佬咁走走糴糴。
當然,只有響呢啲環境下先可以孕育出多個大師,乜都要自己一腳踢,由攝影到油漆工都要做,自然對電影別有一番體會。
四.演員
唔使講太多,咩劉德華一次拍四套戲、Do Do......丫唔係,Did Did姐被尊稱為「鄭9組」(同一時間接9組戲),成龍、楊紫瓊的辛酸史等等,都已經唔係新聞喇。所以真係唔可以怪好多演員蓄意減產,或者上大陸拍戲。
============================================================================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記得follow我們專欄啦!
「4 media life」Facebook page:Facebook專頁連結
(圖片來自網上,僅供參考)
「4 media life」Facebook page:Facebook專頁連結
==============================================================================
香港雖然有「東方荷里活」之稱,但人地荷里活嘅電影市場係全世界,budget當然鬆動。香港電影要發展,由60年代到而家都係兩個字——「度縮」。
一.收音
未講收音,要先講配音。因為90年代前根本唔興現場收音,原因有三:
1.貴
2.方便後期分別配返國語/粵語
3.減少NG,演員講得唔好都可以繼續拍
所以後期配音工作非常重要。不過,好多演員根本唔會自己配音,大牌演員更會有「御用配音員」(例如林保全專幫洪金寶配音)。到九十年代後,改用現場收音,好多老影迷都會大嘆「原來佢把聲咁嘅」…..
講到配音員,當然唔可以唔提「陰間皇帝」……丫,唔係,係「音間皇帝」丁羽。香港電影全盛時期,造就周潤發、梁家輝、林嶺東、徐克等等攀上事業高峰的人,一定要數配音組領班丁羽大哥。七十年代起幫數百部電影配音,八十年代開設自己嘅配音公司,2009年仲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
二.字幕
1963年政府通過法例要求所有在港上映嘅電影都要配上中英文字幕。大家都知道,精打細算嘅香港人點會嘥錢搵專業人士翻譯丫!由於法例冇規限字幕同聲帶要有幾吻合,所以中文字幕(理論上)會做到足,但英文字幕就一定度縮得多。呢個情況由60年代至00年代都非常普遍,以下有幾個例子(不過最近幾年字幕製作公司好似認真左)。
1968年 《金燕子》 (導演:張徹;主演:王羽,鄭佩佩)
1978 年 《出冊》 (導演,主演:鄧光榮)
1983年 《鐵板燒》 (導演:許冠文;主演:許冠文,葉倩文)
90年代之後嘅經典例子大家都應該好熟(例如《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同谷德昭對對聯嗰幕,同埋《三五成群》入面28座大王同神仙B講嗰句"I am handsome"),唔多講喇。
三.劇組人員
人客水流柴,劇組都一樣。相信全世界電影業都係咁,但8、90年代百花齊放嘅香港電影圈就更嚴重。冇人點算?咪導演一腳踢囉。
1991年,唐季禮當時仲係新丁導演,年少氣盛,寫埋啲劇本又乜野熱帶雨林呀,食人族呀,露點呀咁。你有heart姐,唔係個個都咁有heart嘛。開拍時唐季禮隊工作人員有29人,拍拍下得返一個攝影,一個攝影助手,一個電工,五個特技人,兩個演員,連埋自己夾埋11個人完成成套戲。徐克都講過,上一輩嘅導演就西裝骨骨坐響導演凳點人做野,自己呢一代嘅導演就著到好似地盤佬咁走走糴糴。
當然,只有響呢啲環境下先可以孕育出多個大師,乜都要自己一腳踢,由攝影到油漆工都要做,自然對電影別有一番體會。
四.演員
唔使講太多,咩劉德華一次拍四套戲、Do Do......丫唔係,Did Did姐被尊稱為「鄭9組」(同一時間接9組戲),成龍、楊紫瓊的辛酸史等等,都已經唔係新聞喇。所以真係唔可以怪好多演員蓄意減產,或者上大陸拍戲。
============================================================================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記得follow我們專欄啦!
「4 media life」Facebook page:Facebook專頁連結
(圖片來自網上,僅供參考)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