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書寫:「同志少人寫,離散更少人寫」
盧妤的新書《接木法》從取名開始,就予人一種斑駁、斷裂和連接的矛盾和混雜感。她透露那是一個2018年結束《蓉蓉》後開始寫的故事,講述一名移民英國的香港女子,想要開展一段新的關係,但又發現自己經常想起自己的前任。這種感情狀態不也是一種隱喻嗎?離鄉別井的人盼望融入新環境,同時思緒卻又每每與香港連繫著,城市有時就像是你的愛人。
作者與讀者大合照(一坪半提供圖片)
從《蓉蓉》到《接木法》,盧妤在心態上未免有不少轉變。作家第一本出版的著作通常是寫自己,十分純粹,沒有想過這個作品會去到哪裏,接觸到怎樣的讀者;所以,她更想在第二本書尋根究底自己最在意的命題的同時,也嘗試點新的東西。回想書寫《蓉蓉》的時期,盧妤說那種文字和篇幅間想營造的輕盈語調和感覺是「夾硬」的,結構是沒有的;可是,就如同那名只有十六歲的年輕讀者所言:感情、寫作、世事都好,沒有完美的句號,但也不會想沒有經歷過。
讀畢,感動這本書的面世,放下《蓉蓉》,一起著眼未來,撕下買書時書架上的標籤,感受關於各種身分認同書寫的無限可能性。
延伸閱讀:寫在Aesop圖書館之後,記心水之選及到訪者心聲——讓我們期待對酷兒的更多關注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